李静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我国基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8-05-10 18:55:17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李静海  |  责任编辑:马骅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科技竞争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基础研究的成效

自我国实施科学基金制以来,始终坚持资助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基础研究,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为我国科研领域出成果、出人才作出了显著贡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一任主任唐敖庆同志曾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有限的经费,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稳定发展和运行机制改革,发挥了一定的作用”。2016年,刘延东同志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调研时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几代基金工作者接力奋斗,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已经成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在 2011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 25 周年)开展的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中,国际评估专家组提出“中国仅用 25 年便建成了当前的科学基金体系,这是个令人惊叹的成就”。

科学基金通过发布《项目指南》,引导科研工作者申请项目。通过项目申请接收与初审、通讯评审、会议评审来组织开展项目的受理与评审工作。科学基金项目的会议评审结果当场向评审专家公布。32 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科学基金财政投入从 1986 年的 8 000 万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267.36 亿元,共资助项目 47.6 万项,已成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科学基金经费预算从 2013 年的 161.62 亿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267.36 亿元,年均增长 13.41%,支持在职科研人员 73.91 万人次、博士后 3.4 万人次、研究生 75.2 万人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中国科学对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1986—2012 年,科学基金共资助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 33 091 项,经费 25.9 亿元。近 5 年,资助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 4 398 项,经费 39.4 亿元。目前,已与 49 个国家(地区)的 91 个科学基金组织、研究机构或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有力地推动了与欧美科技发达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了覆盖面广、合作深化,有效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科学发展的科学合作网络。

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成为我国促进学科协调演化、全链条人才培养、研究前沿突破、源头创新供给、支持基础研究的最大资助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成立起就承担着促进学科协调演化的责任,支持优势学科,扶持弱势学科,鼓励交叉学科,推动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科学基金在促进知识生产方面成效突出。据统计,2016 年科学基金资助产出的 SCI 论文占全球的 11.73%,超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3.03%)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4.18%)的比例,居全球资助机构首位。从质量看,近 5 年全球共发表高被引论文 72 792 篇,我国占 20.5%,其中科学基金资助产出论文数占全球的14.42%,占我国的 70.37%。但是应当认识到,如何提升论文质量,扭转追求论文数量的倾向,仍是今后评价过程应强调的重要问题。近 10 年,我国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获奖成果均获得过科学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铁基超导”研究得到科学基金 20 多年持续支持;“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研究得到 30 多项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00 年以来当选的中科院院士大多得到过科学基金资助,其中 60 岁以下的有近 70% 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近年来,在科学基金和其他科技计划共同资助下,产出了铁基超导、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光子纠缠、鸟类起源研究、煤和天然气高效制备高值化学品等重大原创成果,高性能计算、盾构装备设计制造、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等一大批成果对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  1  2  3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