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是改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

发布时间:2017-10-07 09:47:51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周大地 高翔  |  责任编辑:马骅
关键词:气候变化,绿色发展,低碳转型,低碳创新,全球治理,周大地

实现全球温升控制目标要求各国加快行动、加强合作

各种科学评估表明,实现 2℃ 以内的温升控制目标,各国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尽可能早地实现能源体系的净零碳化转变,进行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低碳转变。21 世纪中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要下降一半左右,下半叶要实现全球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这个转变的难度很大。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目前仍然存在,但时间窗口已经剩余不多,行动紧迫性日益提高。多个国家已经逐渐采取了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开始认真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各国按照《巴黎协定》要求提出了自己的“国家自主贡献”行动目标和方案,但目前的承诺行动如果不能尽快加强,2100 年全球温升将很可能达到3.0℃—3.2℃,远远超出 2℃ 目标的减排要求。人类社会面临的风险明显加剧。各国必须加快和增强减排行动,才可能抓住时间窗口,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目标。

发达国家必须尽快实现低碳转型发展

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当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负有主要历史责任和很大的现实责任,发达国家需要继续率先减排,尽快实现低碳转型发展。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向低碳发展转变,转型路径各有特点,欧洲明显走在了前列。欧盟 28 国 2015 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合计已经比 1990 年下降了 23.7%。低碳发展需要坚定的政治意愿和社会共识以及法律基础,而在德国、英国、法国以及北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和政治基础已经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发展转化为强劲的内部驱动力。欧盟和许多欧洲国家在管理体系机制、经济结构、能源结构、技术研发、公众意识等方面都开展了积极探索,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低碳转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积极的远期目标已经确立并逐步实现。

美国低碳转型明显落后于欧洲。2007 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达到峰值,比 1990 年增长了15.5%,2015 年美国排放量比 2007 年下降了10.4%,但仍高于 1990 年的水平,明显没有达到《公约》的要求。奥巴马总统气候政策措施的核心“清洁电力计划”也仅能使 2025 年化石能源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减排 14.6%,其承诺的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减排 26%—28% 的目标可否实现还有较大不确定性。特朗普总统如果退出《巴黎协定》,废除“清洁电力计划”等气候政策,将会使美国减排目标成为未定变量。尽管美国国内相当数量的地方政府和产业界反对特朗普的后退政策,仍然坚持既定的减排和低碳转型方向,但美国政府的倒退使其明显丧失信义,成为消极因素。

最大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气候变化这样的人类重大挑战问题上,政策反复摇摆,囿于国内选举政治和部分集团利益,形不成必要的政治共识,处理不了重大的科学性、战略性问题,表明其已经难以引领世界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潮流,并且在发达国家里也成为孤立少数。欧盟等国家和集团虽然积极推动低碳转型,有国际合作意愿,但也难以形成决定性的引导集团;对美国的倒退虽然十分不满,但也只能静观其变。发达国家在低碳转型发展方面出现的巨大分化,给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增添了新变数。

发展中国家必须尽快实现低碳创新发展

多数发展中国家还处于欠发达状态,有些国家人均GDP(2016 年)尚不足 500 美元,有些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2013 年)还不到 0.05 吨,但也有个别国家已经超越美国的人均排放水平。中国等新兴国家,已经在经济总量上进入世界经济前列,同时也成为主要排放大国。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增量都已经明显超过发达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期望尽快发展起来,以摆脱贫困,实现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中国家能否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开始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发达国家,特别是主要的经济大国完成了经济发展模式的低碳转型,实现了低碳发展。即使欧盟内部一些走在转型前列的国家,也还是处在离起点近、离终点远的位置上。发达国家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既能实现快速发展,又能大幅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现成模式。发达国家是在实现高碳发展后向低碳转轨,而发展中国家如果学习发达国家这样的发展模式,必将重复高碳发展的老路。如何开拓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发展中国家如果能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就有可能实现蛙跳式发展,越过传统高碳路径,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济差距。也只有这样,世界才能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多国家和人民享受到发展成果的同时,实现全球碳排放总量尽早达峰并较快下降,使得全球 21 世纪后半叶实现零碳排放,从而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目标。

发达国家中,许多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已经走出了不同的能源和排放路径。许多欧洲国家和日本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最高人均能耗、人均碳排放水平远低于美国和加拿大,形成了与高碳的“美加情景”所不同的相对低碳“欧日情景”发展路径。这表明“高碳发展”并不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中国家应当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积极主动开展政策干预,转变发展方式,降低经济发展伴生的碳排放。通过制定和实施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措施,就可以在相对低的能源、资源消费基础上,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世界的低碳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可以提供实现比“欧日情景”更加低碳的发展前景。

《巴黎协定》推动了全球气候变化合作,也是不断强化应对行动的新机制

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必须依靠全球合作行动。一方面,全球各国应秉持同样的理念,积极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以期实现全人类共同的目标;另一方面,考虑到各国国情和能力的不同,能力欠缺的发展中国家应当在采取这些措施时,得到必要的支持。从《公约》到《巴黎协定》,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共同而有区别、自下而上、合作支持、不断强化的共同行动模式。充分尊重国家主权,由各国按照全球共同目标的科学要求,根据自身发展优先事项,确定拟采取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展中国家还将获得必要的支持,从而最大程度上动员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和实际行动;在充分、透明的目标和进展信息交流中,不断盘点全球行动的进展,各国自愿动态更新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形成一个逐步强化的进程性安排,最终实现全球目标。这一模式以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思想为基础,各国主动采取行动,不介意其他国家“搭便车”,通过低碳转型发展和低碳创新发展,形成新的发展理念、经济竞争力和政治话语权,反映了全球气候治理的体制创新。

1  2  3  4  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