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南缘地理环境状况及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09:31:4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刘荣高 刘洋等  |  责任编辑:马骅
关键词:青藏高原,南缘,气候,地表特征,人类活动,变迁

夜间灯光

如图 11 a 和 b 所示,1992 年青藏高原南缘整个区域的灯光覆盖率仅为 3.1%。该区域内,绝大部分灯光覆盖分布在印度(81.02%),少部分分布在尼泊尔(17.59%)主要城市,不丹的灯光覆盖占 1.23%,孟加拉占 0.17%,中国在该区域内无灯光覆盖。2013 年,青藏高原南缘整个区域的灯光覆盖率为 10.8%(相当于 1992 年的 3.5 倍)。其中,84.84% 的灯光覆盖分布在印度,12.46% 分布在尼泊尔,2.27% 分布在不丹,0.28%分布在孟加拉,0.13% 分布在中国。

图11a

图11b

图11c

图11c 为 1992—2013 年夜间灯光的线性变化趋势,可见夜间有灯光覆盖的区域中,96.1% 呈现出灯光数量增长趋势,2.6% 呈现出减小趋势,1.3% 不变。显著增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西部的印度(81.02%)喜马偕尔邦、乌塔兰恰尔邦,以及研究区域中东部(尼泊尔与不丹之间)印度的锡金邦和西孟加拉邦,该结果与 Pandey 等在印度喜马偕尔邦和乌塔兰恰尔邦 1992—2008 年描述的人工建筑扩张结果一致。相对于 1992 年,2013 年青藏高原南缘的灯光覆盖区域扩张了约 2.5 倍。其中,印度扩张的区域占总扩张区域的 85.89%,尼泊尔占10.37%,不丹占 3.41%,孟加拉占 0.33%,中国占 0.18%。

 

结论

本文结合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分析了青藏高原南缘的地形、土地覆盖、植被、气候和人类活动等状况及其近 30 年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

地表特征。青藏高原南缘海拔落差大、地形复杂,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多样,居民地占比最小,但近年来在中国藏南地区等区域有较显著的增长。区域植被以森林为主,植被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山区和东部,东部的植被状况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1982 年以来,大部分地区植被状况转好,东部部分区域最大叶面积指数变化不大或有所减小,而中西部则普遍增大。

气候。区域降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降水集中在每年 6—9月,西部冬季受西风带影响也可出现降水高峰。中东部降水显著减少,西部部分区域降水增加。区域地表温度和气温北低南高,呈现出巨大的空间差异。该区域温度显著升高,高海拔区域、夜间温度升高更快,日夜温差在减小。

人类活动。区域人类活动强度较低,人口密度低,南部人口密度大于北部。人工建筑稀疏、夜间灯光覆盖较少。但在近年来人口和夜间灯光都呈现了增长,且增长多位于研究区域南部的印度及尼泊尔境内。1992—2013 年间,夜间灯光覆盖扩展了 2.5 倍,覆盖率由 3.1% 提高到10.8%。印度扩张的区域占总扩张区域的 85.89%。(作者:刘荣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徐新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葛全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1  2  3  4  5  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