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南缘地理环境状况及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09:31:4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刘荣高 刘洋等  |  责任编辑:马骅
关键词:青藏高原,南缘,气候,地表特征,人类活动,变迁

植被

图 4a 和 b 分别是青藏高原南缘 1982 年和 2016 年的最大叶面积指数图。由图可知,东部的植被状况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对比两张图可以看出中西部虽然植被状况较东部较差,但 2016 年较之 1982 年有一定变好的趋势。

图 4c 为 1982—2016 年青藏高原南缘地区的年最大叶面积指数线性趋势拟合图。如图所示,研究区域植被生长状况逐年变好。具体来看,东部有部分区域斜率为0或负值,说明这些区域的植被状况在所研究的 35 年间没有太大变化或有所减少,这可能与区域降水减少有关;而中西部区域的斜率则都是正值,表明这些区域的植被在近年来一直在增长,这可能与温度升高而有利于植被生长有关。

气候

青藏高原南缘位于西风带、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的交汇地带,西部主要受西风带影响,中东部则主要由南亚季风控制,区域降水和温度呈现显著的空间和季节分异。由于全球变暖、亚洲季风减弱和西风带增强等大气候系统的变化,近 30 年该区域降水和温度也呈现了相应的变化。

降水

图 5a 为青藏高原南缘 1998—2016 年 TRMM 平均年降水量分布图,可见研究区域的降水量呈现南部多、北部少、东部多、西部少的特征。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迎接了南亚夏季风带来的印度洋的丰沛水汽,在区域的中部及东部形成了强降雨中心,TRMM 年降水量在 88oE—97oE 区域可高达 2 000 毫米以上。区域西侧受到西风带和南亚季风的双重作用,TRMM 年降水量也可达 1 000 毫米以上。区域南侧为迎风坡,拦截了来自印度洋的丰沛水汽,年降水量多在 1 500 毫米以上;而北侧海拔多在 3 000米以上,降水量多在 800 毫米以下,小于南部。

图 6 为 1980—2016 年海拔高于 3 500 米和低于 1 500米的气象站点的月降水量及年降水量折线图。可见在研究区域的降水季节分布上,降水集中在 6—9 月,特别是 7—8 月降水量最大,这主要是受南亚夏季风影响。南部海拔低于 1 500 米的区域 7—8 月降水量平均在 200—250 毫米之间,北部海拔高于 3 500 米的区域平均也可达到 60—80 毫米。南缘西部冬季可以同时得到西风带带来的降水,在位于南缘西部的聂拉尔和普兰站,可以看到在 1—4月呈现了一个小的降水峰。

不同于整个青藏高原整体情况,研究区域降水量呈现了显著减少趋势(图 5b)。1989—2016 年的 TRMM数据拟合显示,在研究区域的中部和东部,年降水量减小十分显著;气象站点的观测(图 6c)也支持了这一结果,平均年降水量以 5.95 毫米/10 年的速度缓慢减少,这可能与近年来南亚夏季风的减弱有关。而在区域西部的局部地区,TRMM 的年降水呈现了增加的趋势,印度 DEHRADUN 站点(30.317oN,78.033oE)1993 年以来的降水观测也以 267.02毫米/ 10 年的速度增加,这可能与西风带增强有关。

1  2  3  4  5  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