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第三极国家公园群战略思考及趋势

发布时间:2017-10-07 09:13:47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樊杰 钟林生等  |  责任编辑:马骅
关键词:第三极,国家公园,西藏,绿色发展,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三极国家公园群的研究价值和创新预期

为第三极国家公园群提供全链条的科学支持,也面临着众多的科学难题。(1)第三极地区自然人文复合生态价值独特性识别与价值评估。这是探讨自然与文化资产保护与管控技术、遴选国家公园名单并确定建设目标的主要依据。(2)国家公园建设组织方案-区域发展互动关系的识别。国家公园建设将在较大程度上改变区域发展路径,在产业业态、社区生计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识别国家公园与区域发展的互动关系是国家公园规划的重要基础。(3)国家公园环境容量合理测定与生命共同体能力提升工程设计。只有研究国家公园的环境容量,才能合理确定人类活动阈值;只有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建设工程的实施,才能有效增强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4)国家公园科学方案实施体制机制与综合管控技术体系。结合西藏特殊性构建国家公园社会经济和生态功能协同提升的管理体系,是确保国家公园规范化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三极国家公园群研究的科学价值

依托国家公园科学方案研制,有助于探索自然-人文生态敏感地区绿色发展规律

第三极地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生态脆弱敏感。研制自然和人文生态敏感脆弱地区建设国家公园的科学方案,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有助于探索自然和人文生态敏感地区绿色发展规律,为此类地区的国家公园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模式,能够推进合理环境容量测算方法、生态保护修复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工程设计等示范技术的开发

通过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建设研究,在保护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的基础上,探索青藏地区以国家公园规划主导的区域综合规划和建设方式,以及生态脆弱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以国家公园建设为引领的协调发展模式,开发合理的环境容量测算方法、生态保护修复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工程设计等示范技术,促进当地经济和社区的绿色发展,为我国其他生态脆弱区实现人地系统协调、绿色发展提供示范。

探索大区域尺度景观空间组织规则,有望在发展生态-文化资本增值理论方面取得进展

青藏高原大尺度景观价值突出,具有较大的生态资本增值空间。探索在大区域尺度通过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实现整个区域生态资本增值、绿色发展、生态扶贫融合提升的有效途径,总结大区域尺度实现生态资本增值的理论基础和优化机制,为未来青藏地区建设美丽、幸福家园提供强劲动力。

依托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建设可行性和管理研究,有助于探索大数据、智能化条件下国家公园现代化建设和管理运行的新模式

开展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可行性和科学方案研究,有利于探索高寒高海拔、生态脆弱敏感、人口相对较少的区域,国家公园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有效模式,对我国西部广大区域建立类似的国家公园具有重要的借鉴和示范意义。

第三极国家公园群研究的创新预期

构建第三极国家公园群自然人文生态系统能力提升工程

根据第三极地区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生态特征,构建第三极国家公园群资源生态价值评估方法并进行客观评价,识别和筛选第三极地区拟建国家公园名单。并结合人类活动介入对国家公园的胁迫影响机制分析,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脆弱性评价,识别易发脆弱点,针对性地提出生命共同体工程建设,优化提升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研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约束下第三极国家公园群空间规划技术体系

以统筹各类型保护地规划、处理各类空间要素矛盾为导向,在预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阈值的前提下,叠加生态保护、综合用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要素层,形成一张有机整合的布局总图,形成国家公园“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规划体系,落实用途管制,实现多头规划向统一规划、各自审批向统一审批、蓝图指引向落地见效的转变。 

建设分区、分类的第三极国家公园群综合管控技术体系

在第三极国家公园群结构与功能分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提升和统一高效管理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满足第三极地区生态安全保障和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分区、分类管理方案,融合关键生态服务检测、灾害预警与人为胁迫管理方法,制定第三极国家公园群综合管控技术标准,研发具备信息存储、风险分析、趋势预测等多种功能的优化综合管理平台。

(作者:樊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钟林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李建平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陈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黄宝荣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虞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陈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亚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郭锐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1  2  3  4  5  6  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