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小浪底和三门峡:“天上来的”黄河水如何在这里变清

发布时间: 2017-07-26 17:15:0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秦金月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三门峡大坝,三门峡水利枢纽,黄河清,小浪底工程,黄河大坝

直播小浪底和三门峡:“天上来的”黄河水如何在这里变清?

  三门峡黄河大坝美景(摄影:秦金月)

 

“第一坝”的宝贵之处不可否认

但三门峡大坝并非十全十美,甚至可以说,它存在很多的弊端。

车迎新回忆:“三门峡大坝建起,尚未竣工,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全面撤出,设计图纸全部被拿走。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我们中国人迎难而上,最终大坝胜利完工。”车迎新介绍,围绕三门峡大坝建设,在周围建立了水泥厂、毛纺厂等等设施,整个三门峡市都是因三门峡大坝的建设而形成的。

黄河水利科学院原总工程师姜乃迁在“保护黄河万里直播行动”中表示,三门峡工程建设时有几个问题考虑不周:没有预测到泥沙问题有多严重,认识不足;水库泄洪能力设计不足;运用方式有错误,高水位蓄水,泥沙大量淤积,造成渭河下游洪水、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等问题。

姜乃迁回忆,规划和设计的经验不足,迫使三门峡大坝在投入运用不久就不得不进行两次改建,三次改变运用方式。1964年12月决定在枢纽的左岸增加两条泄流排沙隧洞,将原建的5~8号4条发电钢管改为泄流排沙钢管,简称为“两洞四管”。1969年6月又决定实施第二次改建,挖开1~8号施工导流底孔,1~5号机组进水口高程由300米降到287米。1990年之后,又陆续打开了9~12号底孔。随着改建增建的进行,枢纽泄流规模也由315米时的每秒3084立方米逐步增加到了每秒9701立方米。

水库运用方式也由“蓄水拦沙”先改为“滞洪排沙”,之后进一步改为“蓄清排浑”,调水调沙控制运用,对水量和泥沙进行双重调节,一般水沙年份水库可以达到冲淤平衡,可以保持长期有效库容,为水库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应该说,‘蓄清排浑’的使用是三门峡对国家多沙水库的最重要的贡献,”姜乃迁说,现在很多多沙水库都在采用这种方式。丹江口、小浪底、葛洲坝、三峡等大工程都从三门峡大坝这里得到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

三门峡大坝引出了很多问题和争议,然而没有这第一次的尝试,又哪来后来者的成功呢?

三门峡大坝改建和运用方式的改变,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国的治黄理念发生了改变,从“控制洪水”转变为“维持河流健康生命”,而小浪底工程的投入使用,成为这一“生态治黄”理念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