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和平的马拉松

发布时间: 2016-11-14 11:06:35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CCFA  |  责任编辑: 焦梦
关键词: 曹和平,连锁业终身成就奖,商业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在苏州召开的2016中国全零售大会上,曹和平荣获CCFA颁发的“CCFA中国连锁业终身成就奖”,现场发表了获奖感言。弹指一晃42年,欧亚集团董事长曹和平成了中国商业赛道里的惟一一位在一家企业“一把手”岗位长跑32年的“老商业”。

30年前,曹和平用一纸战略定舵了欧亚的发展。32年来,曹和平一手决策主导的几十次企业兼并、新店扩张,没有过任何一次闪失。

1984年起步,1992年改制,1993年上市,1994年开欧亚商都,2000年后开出欧亚卖场,2010年跨出吉林,2016年挺进全国。30年间,曹和平让欧亚规模从1200万元翻到360多亿元,上涨3000倍。

最近十年,零售业告别前二十年的高增长步入调整期,曹和平掌舵的欧亚却逆市提速、网点遍布10省21市。2011-2015年,欧亚集团的利润平均增速高达17.8%。是中国零售市场少有的高增速。

如果说,商业是一场考验耐力和竞技水平的马拉松。在目前长达三四十年的长跑中,始终昂扬在前、从未被时代甩下的曹和平和他的欧亚集团到底做对了什么?

拓力与定力

在长春,有一个家喻户晓的说法:“曹和平很神奇,店开到哪,哪哪火。”长春一些地产投资者和一些品牌商已经形成对欧亚商业项目的追随。因为欧亚到哪,哪里的房价就会上涨。

但是,欧亚32年前的起步点却只能说是一个计划经济遗留下的“烂摊子”。

1984年,曹和平从长春市商业局被派至长春市第四百货商店担任总经理、党支部书记,时年28岁。

那时的“四百”,地处长春市西南偏远的“塞外”,连正常的销售运转都难以为继。只是半年时间,“新官”曹和平上任的“三把火”一烧——留员工、留顾客、重定位,“四百”萧疏衰颓状况一扫而空。

但解决了生存问题的“车百”大楼很快凸显出新的问题——规模小、底子薄、实力弱暴露出发展空间受限的瓶颈。

曹和平意识到,车百必须向外拓展经营领地。小、中、大的“三星战略”应运而生。

用简单的话概括,“小三星”是要站稳长春市场,“中三星”是从吉林省走向外埠和全国发展,“大三星”是要担纲民族商业责任,跨出国门。

“当初,很多人都想不到’小三星’战略会成为现实,更不用说’中三星’和’大三星’了。”欧亚集团营销总部总经理黄淑梅说道。

站在2016年的时间点上来看,当年如同“痴人说梦”的欧亚“三星战略”却已棋至中盘——小、中、大“三星”互为犄角、星罗棋布。纵横捭阖之势已成。

曹和平介绍,现在欧亚一统长春市场的“小三星”战略格局已经全面形成,“南进北拓、辐射全国”的“中三星”战略正在加速实施,“走出国门、渗透经营”的“大三星”战略也开始提速。

截至目前,欧亚集团已经开出16家百货和超市门店。年底前还要开5家新店。上半年,欧亚集团甚至有过“日开5店”的纪录。

“时令不好,对好企业倒是个机遇。现在的物业购买值相对是低的。”曹和平说。投资就像放鞭炮,当大家都停下来的时候,你放的鞭炮则是最响的。

时日至今,曹和平的“小三星”还有密集度深拓的问题。“欧亚现在只是做满了吉林省的地级市,县级市、县镇都还有下沉的空间,欧亚还要继续深拓。”

“中三星”是欧亚集团当前的布局主线。目前已完成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海南省、北京等10省、23个市的进驻。

“小三星”的格局完成,曹和平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是不是可以更快?曹和平说,这是“打模子”的20年,“窜天杨从来不是好木材”。按照曹和平的规划,预估15年的时间能完成“中三星”的战略。

而欧亚和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等贸易的“大三星”内容也已经同步开启。

现在看,从物化、几何的逻辑出发的“三星战略”,长达30年一以贯之的推行,奠定欧亚既稳妥又有发展的战略基础,最能反映出曹和平作为企业掌舵者把控市场、前瞻未来的拓力与历久弥坚的定力。

适应与驾驭

从一家社区小百货到雄踞东北、挺进全国的零售龙头企业,欧亚集团做对了什么?

曹和平说,做对的就是适应市场,不对市场“说三道四”。在适应市场的同时,驾驭市场。

改革初期,国家推政策“试点”。试点区域和不试点区域有着不一样的政策。当时,好多企业对此愤愤不平,沉浸在对政策不公的抱怨中。“如果在改革区域,文盲都能发财,傻子都能挣钱”的消极言论铺天盖地。

但是,曹和平不纠结政策不公的问题。“这么大的国家不搞试点能行吗?不会乱吗?一定是要试点的。”

秉承理性,曹和平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利用“政策差”来经营企业——在试点的城市建立企业,企业就享受了试点城市的各项政策支持。

欧亚的前身汽车城百货大楼,在长春市是百货商场圈排名老五的小企业,年销售利润仅23.4万元。当年,销售利润1470多万的长春第一百货公司偏偏“喊”政策不合理。第二年,汽车城百货大楼就赚得了100万的利润。这是曹和平第一次的“适应市场”的斩获。

初尝甜头,当然不会浅尝辄止。曹和平适时地将政策做成“跳杆”,完成了欧亚第一次的“撑杆跳”。

在充分理解、把握、运用国家、省市有关国企改革的相关政策后,曹和平以“蛇吞象”的勇力和气势,首开吉林省兼并之先河,相继并购了当时经营不景气的同行企业(长春市秋林集团公司和朝鲜族商店等)以及跨行业的长春市电影机械厂和长春橡胶八厂、燃料一公司、中兴大厦、沈阳联营公司、河南郑州百货大楼、嘉濠商厦等近40户企业,并将不良资产变为良性资产。这不但迅速扩大欧亚集团的规模,又实现了欧亚与政府、社会的良性互动。

此后,曹和平继续大扬“适应市场”的旗帜,先后率先开启股份制改革和推动企业上市。并用“全员参股”解决了员工与企业“同舟共济”的问题。从体制上摆脱羁绊,形成此后欧亚“唯旗誓夺”的竞拼型的特殊企业文化。

智者察于未萌。先手意识是曹和平三十多年来一路领跑的制胜之道。

曹和平投建欧亚商都项目时,几乎所有欧亚领导班子成员都不看好。项目建设初期立于城乡结合部,不在商业区,也不是居民区,没有商业氛围。

现在,欧亚商都成为年销售超百亿元的长春商业中心。欧亚商都的“店庆经济”甚至在长春形成“欧亚店庆日、百姓购物节”的口碑。

欧亚集团“左膀右臂”的另一个年销售超百亿元的购物中心——欧亚卖场的逆袭更戏剧性。1998年,曹和平立志打造新商业业态,打造大而全的生活馆。外界却认为完全是“天方夜谭”。

“当时,周边都是农田,很荒凉,全是棚户区,不仅楼房很少,连到达卖场的公交车都没有。”2002年来到欧亚卖场的现副总经理刘怡梅回忆说,当时每次进店都是一脚的煤灰。

10年之后,欧亚卖场成为所有外埠新品牌进入长春的第一站。曹和平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