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9月26日下午,陕西西安,主题为《搭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桥梁》的“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媒体分论坛举行。图为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周宗敏发言。中国网记者伦晓璇 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9月30日讯 9月26日-27日,“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在陕西西安举行。会议采取“1+3”创新研讨会模式,300余名中外企业家、学者、媒体人共聚大会发表观点、深入交流。三个分论坛后分别发布了《媒体共识》、《企业合作协议》、《智库宣言》。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周宗敏进行了题为《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共圆“合作共赢”梦想》的发言,以下是发言全文:
很高兴在金秋时节来到古城西安,参加“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与海内外媒体同仁一起回忆和展望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光荣与梦想,探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媒体作用和媒体合作,搭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桥梁。感谢会议主办方的精心组织和周到安排。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倡议犹如梦想的种子,在广袤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又如希望的火炬照亮沿线国家携手共进。我们看到,迄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支撑机制开始发力,互联互通网络逐步形成,产能合作加快推进,经济走廊建设紧锣密鼓,贸易投资显著增长,人文交流更加密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共商、共建、共享的历史新篇章。这些为我们的新闻报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舞台。
媒体是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次研讨会将主题设定为“共同的记忆和共赢的发展,以及媒体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兼顾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意义深远。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提倡以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视野审视“一带一路”,以丰富的情感感知“一带一路”,以创新的手段和多种形式展现“一带一路”,以紧密合作和互联互通相伴“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基因。数千年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既有贸易往来,也有科技合作,更有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作为新闻媒体,我们不但要挖掘丝绸之路上的珍贵记忆,也要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建、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化,各国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的新丝路故事。
面对“一带一路”伟大实践,深入现场是时代和使命的召唤。多看看“一带一路”建设现场,多领略沿线国家的风土民情,带着真情实感去感受当地民众的心声和“一带一路”带来的点滴改变,才能写出细腻感人的优秀新闻作品,才能营造民心相通、文化包容的良好环境,向世界传递一个不断发展,为沿线国家人民带来福祉的“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一篇大文章,是一座新闻宝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其中都大有作为。在弘扬丝路精神、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方面,我们不仅加强文字、图片、视频等传统形式报道,而且应引入无人机技术等新的元素,增强趣味性、互动性和感染力,开发适合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的新媒体产品,为“一带一路”报道提供更多的纬度和增量。
三年来,新华社每天用中、英、法、西、俄、日等文字全天候24小时、全媒体全平台的向全世界展示“一带一路”的进展,讲述“一带一路”的故事。“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沿线国家媒体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加强交流合作,共享新闻资源,联合跨境采访,联合技术攻关和人员培训,建立媒体合作联盟等,我们都应该在这里探讨。新华社拥有239个分支机构,海外分社180多个,在大多数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常驻记者,并与这些国家的媒体保持着良好合作。我相信,此次“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将成为我们互学互建、互利合作的新起点。我们愿意与各位携手并肩,共同描绘“一带一路”新途径,传播“一带一路”好声音,谱写“一带一路”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