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指出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

发布时间: 2016-07-15 15:12:02  |  来源: 学习中国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石璐
关键词: 基本生活消费,发展中国家,基本制度,基本性质,党的思想路线

图为:2014年9月30日晚,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庆招待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发表重要讲话。

二、主要矛盾没有变

正确认识主要矛盾是谋划发展的关键,也是解决矛盾的前提。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本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会主要矛盾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占支配地位的矛盾,它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95年来,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壮大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认清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以马克思主义矛盾原理为指导,通过对中国国情及阶级关系的分析,逐步认清了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且这对矛盾在不同阶段和特定时期又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对此,中国共产党也分别制定了相应的革命纲领和策略,最终使中国共产党在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中不断发展壮大,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大众与“三座大山”的矛盾。在过渡时期,党把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社会主要矛盾,实施社会主义改造,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权,恢复并发展了国民经济。在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时期,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造的基本完成,党着力解决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认识的天平逐渐向阶级斗争倾斜。“文革”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实事求是思想指引下,对社会主要矛盾问题进行了新的审视,提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把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写入党章,使之成为党的重要指导理论。

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生产的落后面貌还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首先,我国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增长仍然有较大的数量上的要求,我国居民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仍然偏高,2014年的人均消费支出超过总支出的70%,高于发达国家50%左右。其次,虽然当前我国社会生产总体上已经改变数量不足的状况,但是质量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产品品质、质量和性能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再次,供给明显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一是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一些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偏低。二是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供给侧调整明显滞后于需求结构升级,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出现到境外大量采购日常用品的现象,造成国内消费需求外流。第四,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认清社会主要矛盾,目的是通过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来确定主要任务、推动发展进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持续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新需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