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金融运行特点、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 2016-06-22 09:51:41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李若愚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金融运行,货币政策,银行

三、政策建议

1.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中性适度”

稳健货币政策的含义是: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稳健”取向的根本要求是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我国银行不良率与不良资产余额“双升”状态已持续4年,去年以来汇市、股市也出现剧烈震荡,票据违规、P2P网贷等影子银行风险开始暴露,信用债违约风险上升,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非常迫切。未来货币政策需要重点协调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回归真正“稳健”。在政策取向上,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总需求管理,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为避免刺激“加杠杆”和“扩泡沫”,降息降准等宽松信号强烈的政策措施出台要非常慎重。

2.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当前社会流动性整体较为宽松,但社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大量资金“避实就虚”。未来要在保持社会流动性合理适度的同时,多措并举,在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上下功夫。一是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和宏观审慎管理,加强对所有金融部门、各类金融市场资金动向监测,严厉打击各种类型的投机炒作,严格规范银行理财、同业、票据等表外业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堵截资金“脱实入虚”。二是丰富信贷政策操作手段,稳步推进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建立和完善符合实际要求的协调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和推动银行对信贷资金的支付和流向进行更为严格监控,确保信贷资金用于真实的生产和贸易活动,防止信贷资金空转和挪用。三是加快金融市场制度建设,通过投融资方式创新推动银行理财资金、保险资金、信托资金、公募基金等与新兴产业和新增长点深度融合。四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去产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开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适度降低企业社会成本压力,提高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

3.实施银行体系流动性精细化管理

我国利率间接调控已基本建立起“利率走廊”模式。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为下限,SLF利率为上限,构成短期利率走廊,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引导短期拆借和回购利率稳定在利率走廊内。未来要加快完善“利率走廊”模式,实施流动性的精细化管理和调控。继续灵活运用和优化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通过公开市场操作、SLO、SLF和MLF等手段,调节好流动性和市场利率水平,促进货币市场稳定,从量价两个方面保持货币环境的稳健和中性适度,将隔夜SHIBOR稳定在2%左右,银行间7天回购加权利率稳定在2.3%左右。

4.引导银行平稳放贷,优化信贷增量

加快落实与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MPA),加强窗口指导,引导银行平稳投放贷款,避免年内各月间新增信贷规模波动过于剧烈,既要防止银行突击放贷,也要防止银行“踩急刹车”。充分运用定向降准、支农支小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定向调节工具,引导银行优化信贷增量。督促银行将金融支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积极支持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升级。

住房贷款方面,要提高房贷政策精细化程度,贯彻落实“分城施策、分类调控”。对于库存少、杠杆高的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对除首套和二套改善型之外的购房需求保持较高的首付比例要求,遏制高杠杆投机。对于库存多、杠杆低的二三四线城市,要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鼓励银行开展二手房交易的资金托管、过桥贷款等业务,满足改善型住房需求。改革和完善配套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支持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新型城镇化和支持进城农民工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金融服务。(作者:国家信息中心 李若愚)

专家专栏:李若愚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