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闻网讯 “我这个农家院刚开没多久,但是收入还不错,每个月纯利润能有三四万元!”家住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三兰巴海村的马文明一边在自家的农家院里招呼客人,一边笑着告诉记者。虽然只是初夏时节,但来这里吃饭的游客却络绎不绝。
地处黄河岸边的循化县是全省海拔最低、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之一。每年,这个被称为“高原小江南”的县城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2015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6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总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26%。
“相比其他村子,我们还有几个优势!”三兰巴海村村党支部书记韩春林掰着手指数了起来:“全省第二大清真大寺—街子清真大寺、撒拉族800多年前东迁到街子时的故址—骆驼泉,还有世界上仅存三本手抄本《古兰经》珍藏馆。你说这外地游客到循化了,是不是得来我们村上看一看!”
就这样,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一家家具有撒拉族风情的农家院在三兰巴海村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兴起。这不仅让游客品味到了“舌尖上的循化”,也给当地的村民铺就了一条小康路。
“几年前,政府的拉面培训特别多,我跟着老乡一起外出开起了拉面馆,虽然挣了点钱,可还是觉得家乡好。这几年,看着不少外出打拼的青海人又开始回乡创业,我也想回来试试!如今,循化的旅游越来越火,我还是做我的老本行,餐饮。”马文明向记者介绍说,自己的农家院去年10月份才开始试营业,虽然收入和当初开拉面馆的收益差不多,但是现在在家里边就能挣到钱,感觉特别好。
韩乙米娜是这里的服务员,以前,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她因为需要照顾卧病在床的丈夫,不能外出打工,一家6口的生计都依靠家中的薄田,生活捉襟见肘。在精准扶贫中,她家被选为贫困户。
“我来这打工有两个多月了,每个月工资差不多能有3000元!”韩乙米娜笑着说。这笔收入,对于这个家庭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除了她,在马文明的农家院里上班的20名服务员中,大多数都是村里的贫困户,其中不少人是通过县扶贫局介绍,才来这里打工。
无独有偶。就在三兰巴海村的“撒拉人家”一户挨着一户开起来的时候,不远处的上房村决定也凭借着骆驼泉和清真大寺的旅游资源,在村上以集体的名义建一座农家院。
“我们村有205户1250多人,人均收入4200多元。去年,省扶贫局给镇上安排了两个旅游扶贫项目,其中一个就在我们上房村。”上房村村委会主任韩明如指着正在建设中的农家院接着说,“省上下达了200万元的扶持资金,村上又去贷款220万元,加上村民自筹的38万元,去年10月份,我们正式开始施工建设这座农家院,预计今年年底就能完工。等建成后,我们计划将农家院租给餐饮公司来经营,餐饮公司给村里付租金,同时所获得的效益全村进行人均分红,也就是说村民有两份收入。而且还能带动贫困户中的40人在这就业。”
近年来,循化县把“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业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鼓励和引导农户大力发展集观光、采摘、餐饮等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项目。目前,全县共扶持发展农家乐116家,配套建设宾馆51家,累计有近5000人通过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步入脱贫致富的快车道!“十三五”期间,在全县计划打造20个旅游示范村,让更多的老百姓从中受益。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