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把扶贫攻坚与“一带一路”建设结合起来

发布时间: 2016-06-13 10:53:11  |  来源: 南宁日报  |  作者: 石长毅  |  责任编辑: 焦梦
关键词: 广西,扶贫攻坚,“一带一路”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要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的关键时刻,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不仅为广西扶贫攻坚工作明确了时间表、描绘了路线图,还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攻坚的目标。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把握好新常态下的扶贫攻坚节奏,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全面完成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一、把扶贫攻坚与“一带一路”建设结合起来是加快边疆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新机遇

广西作为老少边山穷地区,经过多年的扶贫攻坚,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但至今仍有500多万人口没有脱贫,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要求,所剩时间已经不多了,在所剩的时间里,每年至少要有100多万人口实现脱贫,其艰巨程度不言而喻。面对如此艰巨繁重的扶贫攻坚任务,如果不调整既有的扶贫方式,要如期实现脱贫的目标任务是相当困难的。当前,国家正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广西一定要抓住国家制定“一带一路”规划的有利时机,把扶贫攻坚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规划结合起来,将扶贫攻坚纳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框架,作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使扶贫攻坚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机衔接,不仅有利于较好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加快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步伐,而且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建设一个繁荣稳定的边疆民族地区,也有利于促进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发展,巩固睦邻安邻富邻成果,更好地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

二、把扶贫攻坚与“一带一路”建设结合起来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广西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创造了“广西速度”“广西奇迹”。但是,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日益增多,风险也不断增多,广西的经济发展速度与全国一样,从“一路高歌”猛进转入了中高速增长,从两位数的“广西速度”跌入了一位数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既要看到贫困人口量大面广、脱贫难度加大的实际,同时也要看到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带来的机遇,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把扶贫攻坚与“一带一路”建设结合起来,紧扣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和创新驱动主题,统筹搞好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等工作,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质量和效益,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三、把扶贫攻坚与“一带一路”建设结合起来是实施“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的新使命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条件,实施有差异的区域发展战略,从改革开放初期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转到现在的协同发展战略。具体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实施的是加快发展沿海和桂东南,积极开发桂西和桂西北的发展战略。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90年代末,着眼对外开放和统筹协调,实施“三三二”“四三三”“三大战略、六大突破”的发展战略。“十一五”时期全面实施“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战略”。“十二五”时期实施“两区一带”的协调发展战略,形成“江海联动、陆海互动”的发展格局。十八大以后提出“双核驱动”“三区统筹”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通过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经济总量实现重大突破,跨入了“万亿元俱乐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把“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区域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开放发展战略对接起来,使广西的扶贫攻坚工作与“一带一路”开放发展格局形成有机对接,将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的发展后劲,夯实脱贫致富的基础和条件,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现象。

四、把扶贫攻坚与“一带一路”建设结合起来是广西开放发展的新选择

开放发展是广西的最根本出路,这是广西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随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使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中央要求广西要做好对外开放这篇大文章,加快形成面向国际国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广西由于地处东中西的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也是西部民族地区中唯一沿海的省区,在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新突破,通江达海出省出边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作为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支撑能力日益提高,支撑广西开放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国家“一带一路”开放战略的实施不仅为广西开放发展增添新机遇,而且把扶贫攻坚工作与“一带一路”建设结合起来,有利于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实现内外联通,促进人文交流,增强开放意识,转变思想观念,以开放促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加强沿线国家的减贫合作,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五、把扶贫攻坚与“一带一路”建设结合起来亟需实现“五大”新突破

首先,在产业发展高端化上实现新突破。要彻底摆脱贫困,实现富民增收,必须把发展特色产业、高效产业、高端产业放在扶贫开发的重要位置。瞄准扶贫重点对象,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和特殊贫困群体扶贫力度,帮助脱贫致富。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突出打造有地方特色、上规模的产业带或产业基地,使贫困村在产业发展上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格局,不断提升贫困农民增收能力。积极探索以旅游、养生等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新路子。探寻扶贫产业与旅游业内在联系和结合点,积极参与乡村旅游、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与贫困村紧密相关的旅游开发。从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旅游线路等设施建设和旅游商品开发方面进行扶持。鼓励探索对其他第三产业的扶持途径,努力拓宽扶贫对象的增收渠道。

其次,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扶贫要从农民最现实、最根本、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抓起,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变输血为造血”的要求,就必须要抓好公共脱贫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比如解决路、水、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村公共脱贫的基础,贫困村要想脱贫,这些基本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其他发展生产、实现农民增收都是假的,或是不长久的。

第三,在资金融通上实现新突破。攻坚克难需要有大量的资金,目前由于受资金的影响,要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要认真整合资金,统一管理,统一使用才能做大事。只有统一资金,集中使用才是为农民“变输血为造血”的最好办法。把资金分散到各个地方各方面使用,资金显得很有限,虽然开展的项目很多,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成效,但人民最关心、最根本的问题仍然无法得到解决。如果集中整合资金,一个村一个村突破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资金就可以满足建设需要,所以整合资金,集中管理、统一使用是解决贫困村最根本问题的最好办法。围绕行业部门投入扶贫资金、集中扶持,加大对发改、财政、农业、水利、交通、民族局等部门扶贫资金的调控力度,把有限的扶贫资金集聚到扶贫项目建设上。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创新担保方式,吸引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建立服务农村、农业、农民的村镇银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信贷支持链条。除此之外,还要争取亚投行以及丝路基金的大力支持。

第四,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新型农民培养和培育,加大剩余劳动力转移,发展壮大劳务经济,促进劳动力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是发展贫困地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捷径。生产环境问题解决了,农民要实现增收,人的素质、观念是关键。加强技能培训是强化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的重要途径,扶贫培训工作要有计划,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农民生产实际,强化培养村民人人掌握一技之长,树立村民脱贫致富靠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帮助农民寻找发展新路子,引导农民在家脱贫致富的门道,留住农民的脚步,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家就能增收,在家乡就可以有稳定的收入。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素质,必须加强农村扶贫教育工作力度,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人人有书读,国家要从资金、政策上多给予贫困农村的孩子帮助,出台更多政策让贫困农村的孩子创造学科学技能的机会,才能逐步强化贫困地区人口的素质,才能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真正脱贫。此外,在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方面,探索对贫困村干部的专题培训,加强对农业旅游示范点和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拓展与更新其知识,增强其创新意识与能力。

第五,在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上实现新突破。精准扶贫需要建立以贫困户为核心的利益联络机制,既要走产业化扶贫之路,又要切实让贫困农户参与扶贫开发并享有开发成果,使贫困户最大化激发内生动力,同时在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实施中提高自身素质和发展能力,从而脱贫致富。群众是扶贫开发的受益主体,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其发展产业,变“输血”为“造血”,才能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使农民转变传统生产方式。要以合作社为依托,加大科技普及推广和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示范力度,使合作社逐渐成为连接农民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为贫困农民利用新技术增收提供支持与服务,使贫困农民树立科技致富信心,进而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增加现金收入。各级党委、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建立一批特色优质高效的种植基地或特色高效的养殖示范基地。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和“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作用,探索建立“第一书记产业联盟”。增强扶贫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贫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作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