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改革创新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提案中提出,要用居住证制度来代替传统的户籍制度,如果使用了居住证制度,更多的人口涌进了城镇要如何进行管理?难度在哪里?在接受中国网两会访谈专访时,迟福林进行了详细解答。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做客中国网。 中国网 董宁/摄
迟福林表示,首先难度来自于脑袋,转变理念,“我们的人口是服务还是控制。过去搞城乡两元户籍制度,是控制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现在是转变理念,是对人的控制转为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第二个要解决的困难就是中央与地方如何来分担。进入城里的公共服务,这肯定有一个利益者的分担,这是结构性的东西。“比如说允许农民可以土地抵押一部分钱,进到中小城镇后有条件有能力租或者买一个房子。在新一轮的财税改革当中中央提出来,该交给地方的税交给地方,把这个因素考虑起来,重新考虑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这是最难的。”
第三,涉及到城市管理。既然不是对人口的控制,那么城市对人口的管理就要发生变化。“我提出来要从公安治安部门转化到人口的综合服务部门,服务管理就会发生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当然,城市管理也相应会发生一些变化。我想这件事情应该更多从国家转型发展趋势,从制度公平,从未来发展潜力的释放等方面全局来考虑问题。”迟福林表示,如果仅仅抓住“人口到我这来我管理不了、地方财政困难”,这样应该说无论从公平,还是释放潜力大局来说,都是不相适应的。
迟福林认为,城镇化仍然是“十三五”转型发展的最大潜力,不仅是这样,它又是中国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共享的重要条件。从这样来看,各种具体的困难、矛盾才有解决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