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016年3月7日至8日,正值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研究员接受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采访,用数据针对百姓关注的问题,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解读。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十二五”经济成就的总结回顾,有哪些数据令人鼓舞?
刘英:“十二五”取得的经济成有很多数据令人鼓舞,至少有四组数据。“十二五”我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第一组数据说明了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7.8%,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
第二组数据是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超过1.9万公里,占世界60%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2万公里。
第三组数据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咱们居民收入增长跑赢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6400万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4013万套,上亿群众喜迁新居。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解决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城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2%以上。
第四组数据是社会发展成就斐然。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80%。对于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属不易。
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屠呦呦也获得了诺贝尔奖。“十二五”的辉煌成就的取得也将激励我们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奋力前行,更好实现“十三五”规划!
记者:如何评价2015年GDP增长6.9%以及服务业占比首超50%?报告中哪些数据反映了“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质量和增长动力的积极变化?“十三五”期间在这些方面还会有哪些优化?
刘英:我国2015年GDP实现67.7万亿,同比增长6.9%。我们不能小看这个6.9%的成绩取得也实属不易。横向比,我们的GDP不仅跑赢了全球20个主要经济体,而且咱们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是最高的。纵向比,虽然是6.9%,大家觉得低于7%就觉得怎么样?其实咱们不能进入数字误区,这么高的经济增长基数,增速不低了,为什么我们说美国增长个2%就很好了,日本QQE政策目标就是经济增长2%,也是因为其经济增长基数比较大的原因。咱们现在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十年前的1.5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2-3个百分点呢。
服务业首超50%,这说明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标志性进展。服务业首次占GDP半壁江山,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我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已经有制造业转向了服务业。服务业终于发展成为第一大产业,这也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欧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占比都超过70%。消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我国科技创新在“十二五”期间也实现了重大突破。包括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取得原创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十二五”的辉煌成就的取得也将激励我们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奋力前行,更好实现“十三五”规划!
我们的增长质量和增长动力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正如刚才所讲的,服务业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这与以往靠第二产业工业拉动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不同。“十三五”期间,必将延续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地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
在后面我们会继续讲述这些增长质量和动力的变化及“十三五”继续优化的路径。我们依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增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供给的效能,增强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总体思路是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发展理念和总体思路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完成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
记者:在政府职能改革与简政放权方面有哪些数据和进展令人印象深刻?
刘英:咱们国家倡导的简政放权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是令我印象深刻的,2015年,我国取消和下放了311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了12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首次实现了非行政许可审批的彻底终结。而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也精简了85%,全面实施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政府为企业办事效率全面大幅提升,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极大地推高了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潮。2015年我国外商投资限制性条目减少一半,95%以上实行备案管理,实际使用外资1263亿美元,增长5.6%。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180亿美元,增长14.7%。
与此同时,我们在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也在深入推进。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了1/3,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加。营改增稳步实施,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扩大。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价格改革力度加大,中央政府定价项目减少80%,地方政府定价项目减少一半以上。政府的简政放权将促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企业活力会大幅度地激发出来。
记者:报告“十三五”提出哪些重要的发展目标?2020年GDP超90万亿元意味着什么?
刘英:政府工作报告对“十三五”提出了全面而重要的发展目标,我用七组数据简要分享一下。
一是到2020年GDP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
二是2020年GDP超90万亿元。其中,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实施双创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三是3个1亿人进城,城镇化率达60%。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关键。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5%。
四是高铁高速两个3万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
五是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特别是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80%。
六是平均受教育年提高到10.8年。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至10.8年。
七是健康中国人均寿命提高1岁。实现健康中国,贫困县全部摘帽发展新动能,提高劳动者收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物质精神生活全面提高,充分发挥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的最大的资源和优势。精准扶贫,“十三五”我国将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
对于2020年我国GDP达到90万亿,这意味着我国的人均GDP将达到甚至超过1.2万美元,这一目标的达成将意味着我们基本上将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进入到中高收入国家行列。我国经济增长转入中高速,我国产业也将转移到中高端。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
记者:报告对“十三五”城镇化方面提出了怎样的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后我国的城镇化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新水平?
刘英:首先,政府工作报告对“十三五”城镇化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
其次,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体目标首先包括我们刚才说的解决3个一亿人的问题,即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
最后,要实施一批水利、农机、现代种业等工程,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到2020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将得到更好保障,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三大战略”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群和增长极。
记者:报告对“十三五”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哪些重要指标?实现这些指标对我国的交通体系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刘英:“十三五”我国将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铁营业里程达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今年将建设一批光网城市,推进5万个行政村通光纤让更多城乡居民享受数字化生活。
要想富先修路,这么巨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和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将大幅提升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水平和后劲,必将带动我国包括工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也必将降低我国的物流成本,为企业降成本,补短板、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做好充足的准备。
记者:报告对2016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哪些重要指标?CPI3%,失业率4.5%,GDP6.5-7%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
刘英: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预期CPI 3%,失业率4.5%,GDP6.5-7%。这三组数据其实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组数据,中国今年GDP增速目标为6.5%-7%,这是中国1995年来首次将目标定在区间。我国首次提出经济增长区间的概念,也就是我们经济增长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当然我们实现GDP6.5%—7%是毫无疑问的。经济仍将保持稳健较快的发展趋势,不会出现经济硬着陆。
第二组数据,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是表明全面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既不会出现4%以上的通货膨胀,也避免出现通货紧缩的局面。
第三组数据,实现良好的充分就业水平。今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在此情况下,进出口将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记者:2016年在扩大内需上有什么重大举措?这样的投资力度会带来什么影响?
刘英:今年我们为扩大内需提出了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这里面有一个数据,那就是赤字率提高到3%,我国财政政策将加大力度来促进经济增长。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4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7800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4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减税主要包括三项举措。一是全面实施营改增,二是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三是将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实施上述政策,今年将比改革前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
此外今年还将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合理确定增值税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在税政管理权限方面给地方适当放权。压缩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规模,今年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长12.2%。全面推开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
今年扩大内需上要许多重大举措,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开拓发展更大空间。适度扩大需求总量,积极调整改革需求结构,促进供给需求有效对接、投资消费有机结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内需支撑。
第一,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破除政策障碍,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支持发展养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壮大网络信息、智能家居、个性时尚等新兴消费。完善物流配送网络,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增设免税店。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
第二,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我国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有许多短板,产业亟需改造升级,有效投资仍有很大空间。今年要启动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以上、公路投资1.65万亿元,再开工2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电核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油气管网、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5000亿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以市场化方式筹集专项建设基金,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改制进行市场化融资,探索基础设施等资产证券化,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用好1800亿元引导基金,充分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热情。
第三,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今年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范围。居住证具有很高的含金量,要加快覆盖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发展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二是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适应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三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环境,使人民群众生活更安心、省心和舒心。
第四,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制定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新十年规划,支持东部地区在体制创新、陆海统筹等方面率先突破。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制定国家海洋战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建设海洋强国。
具体指标简单分享一下:
【M2增长13%,稳健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央行会统筹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准备金率、再贷款等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传导机制,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三农”等支持。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1800亿引导资金和1000亿中央财政资金专项奖补资金】政府会继续鼓励以市场化方式筹集专项建设基金,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改制进行市场化融资,探索基础设施等资产证券化,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完善PPP模式,用好1800亿元引导基金,依法严格履行合同,充分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热情。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综合施施策降低企业成本,坚决遏制乱收费。
【5万村通光缆,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开拓更大发展空间】今年要启动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以上、公路投资1.65万亿元,再开工2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电核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油气管网、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5000亿元。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一批光网城市,推进5万个行政村通光纤,让更多城乡居民享受数字化生活。
【综合管廊2000公里,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安居工程及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公开性,促进“多规合一”。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
【增加深松土地1.5亿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原则,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今年退耕还林还草1500万亩,强化农业基础支撑。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并实行特殊保护,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深松土地1.5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
【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实现1000万农村人口脱贫】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继续推进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在贫困县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
【淘汰380万辆老旧车,大力治理环境,推动绿色发展】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PM2.5直降。全面推广车用燃油国五标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380万辆。在重点区域实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培养2100万农民工,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扩大就业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将高达765万人,要落实好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用好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增加稳就业资金规模,做好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托底帮扶。完成2100万人次以上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切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医疗补助资金增长9.5%,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制度】今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政府加大投入,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负担。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增长9.6%。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
记者:2016年对扶贫工作做出了怎样的安排,有哪些重要指标?
刘英:今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将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继续推进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在贫困县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要向贫困地区倾斜。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记者:在改善医疗等民生方面作出了哪些部署?要达到什么目标?
刘英: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康是幸福之基。今年我国要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政府会加大投入。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增长9.6%。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范围,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药品流通等改革。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从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鼓励社会办医。发展中医药、民族药业。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为了人民健康,要加快健全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和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