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冲锋号。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毕节市作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打算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全国人大代表、毕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昌旭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毕节将从八方面发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全国人大代表、毕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昌旭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
陈昌旭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毕节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至今仍有125.9万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5575万人的2.25%、占全省贫困人口493万人的25.53%。因此,在毕节这么一个扶贫攻坚主战场的地方,我们更应该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第一是重在“决战决胜”抓脱贫。紧盯实现“5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73个贫困乡镇摘帽,1981个贫困村整村脱贫销号、41.14万户125.9万名贫困人口越线”的总体目标,把任务细化到县(区)、落实到乡(镇)、具体到村组,立下“军令状”,挂出“作战图”,实行“倒计时”,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工作状态,深入推进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毕节下定这个决心,也有这个信心。
第二是重在“精准精细”抓脱贫。“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按照总书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建立“精准扶贫云”和“扶贫专线”,实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比如,在对象精准方面,毕节探索的“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四看精准识别法”在全国推广,村、组两次公开评议“比穷”和县、乡、村三级张榜公示的“两议三公开”甄别法,确保了扶贫对象精确精准。
第三是重在“生产生态”抓脱贫。一方面,毕节支持贫困群众发展马铃薯、商品蔬菜、生态畜牧、特色经果、中药材、茶叶等板块经济,打响“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农特产品品牌,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同时通过发展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新能源汽车、新型建筑建材等“生态新兴产业”,引导群众就近就业、发展致富。如织金县东伟服装厂,总投资20亿元,吸纳就业0.6万人,带动1.2万人走出“贫困线”。另一方面,把生态建设作为发展生态新兴产业的“源头活水”,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在“十二五”期间已完成营造林609.34万亩的基础上,争取“十三五”实施700万亩造林绿化,确保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形成“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人人奔小康”的态势,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实现“绿满乌蒙、锦绣毕节”。
第四是重在“互联互通”抓脱贫。“十二五”时期,毕节试验区交通“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全面联通,通道经济加速发展;高速公路从“零突破”到“县县通”;开通14条城市航线,去年旅客吞吐量达57.8万人次;建成铁路473公里;总投资160亿元的“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未来五年,将统筹推进各类基础设施与农村交通“毛细血管”互联互通,重点加快推进毕节至镇雄、六盘水经威宁至昭通等高速公路和成都至贵阳、攀枝花至昭通至黔江等铁路建设,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1000公里以上,实现“县县通铁路”、达1000公里以上,实施路、水、电、讯、房、寨基础设施“六项小康行动计划”,打通电子商务进农村“快捷通道”,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第五是重在“民生民心”抓脱贫。毕节将注重处理好人口管理与提升人口素质和人口红利的关系,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脱贫致富“加速器”作用,让那些“种田不如哥子、经商不如妹子、管家不如嫂子”的贫困家庭年经劳动力学到技能、得到就业。同时,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体系,推动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做好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救助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第六是重在“基层基础”抓脱贫。老乡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毕节高度重视乡镇党委书记、村级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精准选派贫困村“第一支书”,采取党政干部到难村、政法干部到乱村、经济干部到穷村、年轻干部到强村、专业干部到产业村、离退休干部回原村的“六类干部到六类村”挂帮方式,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以文朝荣、彭练基等先进模范精神为引导,大力实施农村基层基础“固本行动”,深入推进“先锋示范工程”“能人兴村工程”“领头雁工程”,深化“农民讲师”巡讲活动,引导贫困群众增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内生动力。
第七是重在“创新创优”抓脱贫。经过多年的实践,毕节在创造出精准扶贫“四看识别法”“十子工作法”“一市五金多套餐”等经验的基础上,还深入实施“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千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积极探索“互联网+扶贫开发”模式,加快构建“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推广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发展模式,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以创新创优引领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第八是重在“机遇机制”抓脱贫。中央“补短板”,毕节“抓机遇”。一方面,积极抢抓“全国统一战线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联席会议”机遇,落实“统战牵线、部门对接、合力争取”工作机制,推动国办函〔2013〕35号文件和国家23个部委出台的28项差别化支持政策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用好深圳市对口帮扶力量,组织实施“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另一方面,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脱贫攻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