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让贫困山区充满欢声笑语

发布时间: 2016-03-11 10:37:31  |  来源: 中国报道  |  作者: 董彦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招生改革,医疗责任险,小梅,本科上线率,扶贫工作

    精准扶贫,让贫困山区充满欢声笑语

——全国人大代表、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夏鹏履职

中国报道杂志社董彦 采访整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福建就是这样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作为来自福建省宁德市的全国人大代表,肩负着老区300多万人民的殷殷重托,我不敢有丝毫懈怠。三年多的履职中,我特别关注民生,关注扶贫工作。
带着群众满满的期待调研、考察、撰写议案,每一个问题的呈现,每一份建议的答复,每一次与民众的交流,都让我感受到了梦想走进实现的喜悦。一如春风拂面花儿开放,基层百姓看到了,贫困地区的群众听到了,幸福的中国梦近了。

记者手记-2016年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夏鹏(左)赴宁德市寿宁县调研精准扶贫。

    村医的春天,温暖了一个山乡
  今年“两会”前,我又一次来到一个名叫三望洋的小村。阳光暖暖的照着,老人们正坐在村头石凳上晒太阳。村卫生所大门两旁的春联带着春节的喜庆特别的醒目。村医老王在卫生所里忙碌着,有拿药的、有量血压的。老王看到我,没等我开口就说话了:“夏代表,今年我没有意见要提了,社保做了,医疗责任险也保了,卫生所实施海云工程了,村医的春天来了,我不走了。”老王的话引来一片欢快的笑声。
  2014年,我来到三望洋老王的小诊所调研,群众反映村医留不住,老人看病难,年轻人在外工作不安心。当时和老王一开始交流,他更是满腹牢骚:全村原有600多户,2000多人,现在只有几百人,开诊所收入低,将来自己老了也没有保障。而且,村里都是老弱病残,他不敢轻易看病拿药,因为担心医疗事故赔偿不起。他的子女都到县城安家了,他几次想走,只是乡里乡亲的挽留让他不忍心抛下大家,只好勉强待着。老王的苦楚大家也理解,要是老王一走,小村的老人孩子怎么办?
  那天,离开老王的诊所,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我又接连走访了六个乡镇十几个村庄,村医们的诉求大体一致:越是偏远的山村,越需要村医,但是这些村医收入低,没有养老保障,不敢轻易看病。该如何解决村医的担忧与村民需求的矛盾,更好的保障村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我请教了卫生部门、财政部门以及诸多专家,最终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的建议》,建议要求解决村医医保、社保、医疗责任险,提高农村医技人员待遇,完善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我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5年,宁德市率先在全省实现村医医保、社保、医疗责任险,实施海云工程,让村医也能共享优质资源,更好地为村民服务。在国家级贫困县寿宁,还成立了卫生发展基金会,集社会各界的力量,奖励医护人员,出资培养大学生,壮大农村医疗人才队伍。
  老王安心了,老人们开心了,外出工作的子女们放心了,小村的幸福在弥漫,暖暖地洋溢在每个人心头。我知道,这不是一个代表的功劳,这是从中央到地方对民生的关注,是扶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精准扶持举措,是脱贫致富奔小康途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正如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抓住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什么最困难,就解决什么问题”。我深知,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更应该深入群众,去发现并呼吁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特别是贫困地区,多一个问题的解决,就离幸福中国梦近了一步。

    春满农户,幸福了一个家
  “老郭家养的田鸭成熟了,可以上市场卖了。”县里的代表活动小组联络员、省人大代表周爱晶的来电让我一阵惊喜。老郭家远在百公里外的坑底乡地洋村。低保户,弱智的妻子为他生下两个弱智的儿子。领着低保金,他种着山里几亩薄田,此外再无任何收入。
  在代表小组活动中,一位乡代表说起老郭说起他的两个儿子因感冒没有钱及时治疗导致肺炎,只能躺在家里,我决定顺道去探望下。当我和代表们走进他家时,我震惊了,我这才知道什么是家徒四壁!
  两个孩子得到捐助后,很快就治愈出院了,只是我的心还悬着。这样的救助仅仅是一次“输血“而已,他没有”造血“功能,迟早还得陷入困境。我想起老郭在家招待我们一碟自己种的本地红皮花生,还有绕着桌脚晃来晃去的一只鸭,于是我建议他多种点花生,多养些鸭子。老郭迟疑地说,地洋村山高路远,没有销路。我告诉他,能养多少种多少我们帮他卖多少。一年过去了,30多只鸭子养活了,经过大家宣传,以每斤高出市场价5元的价格被爱心人士抢购一空。
  看着手中3000多元现金,老郭笑了,他说从没赚过这么多钱,他计划着过年可以给老婆、孩子买套新衣服,可以还乡亲们曾经借他的钱。今年他被村里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他想贷点款,扩大养鸭规模,还想多种几亩本地花生……在这样的念叨里,我们默默分享他的快乐,我看到了一个满怀期待的老农,一个充满生机的家。
  老郭养起了鸭子,种起了花生,就连他那弱智的妻儿也能帮上忙,喂喂食、浇浇水,笑声让这个目前依然破旧的家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幸福与温馨。参加代表活动小组的代表们深受感染,大家计划着争取精准扶贫的资金,打响村里原生态无污染的品牌,指导村里的精准扶贫对象们发展养殖和种植业。大家相信,村里那片茂密的风水林下养殖的鸡鸭以及清甜的山泉浇灌的果蔬,会受到欢迎的。
  几只鸭子,扶起一个摇摇欲坠的家。我很庆幸自己多扶了那么一把。我更庆幸,不是一个老郭在摆脱贫困,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的步伐正深入贫困山乡家家户户。
  帮扶老郭,让我感受到一个代表肩负的重任,还有多少像老郭这样“输不起”的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等着脱贫?贫困地区的群众最缺什么、最需要什么?如何将扶贫工作精准到每个对象、每块资金、每个项目?这些都是我调研的主题,是我应该为群众鼓与呼、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的主旨。习总书记在宁德任职期间就曾提出要树立“弱鸟先飞”的进取意识,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我期待扶贫扶志,在促增收、提能力、强保障等举措下,为农户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让靠山吃山的农户们挖掘到可以依靠的金山银山。

    春回校园,美丽了一个未来
  每到节日,助学对象小梅都会发来祝福短信。每个问候语都能读到她深深的感恩背后满怀着的青春梦想与欢乐。小梅上大二了,家在偏远的小山村,自小失去父母,寄养在生活条件并不好的伯母家里,考上一所好大学是全家的希望。小梅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打来报喜电话,电话那头洋溢着各种欢乐的道喜声,那样欣喜、那样幸福。小梅的高考分数比一本分数线高出20多分,因为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招实施面向农村专项招生改革,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孩子们有了专项招生的机会。小梅正是因为这项政策被她心仪的重点大学录取了。我为小梅更为众多贫困地区的学子,为自己一年来为之努力调研呼吁的建议有了圆满的答复与政策落地而感到喜悦。
  记得2013年8月,是“三祥奖学金”发放的日子。“三祥奖学金”从1992年坚持到现在,从每年发放几千元到现在每年发放几十万元,我从未间断。因为我知道在寿宁这样的贫困山区,需要教育,需要知识。
  只是每年都有孩子们拿着录取通知书心有不甘地对我说:“夏总,我努力了,可我还是没能考取北大……”连续14年了,寿宁县没有一个孩子上北大或是清华。我通过调研找到了症结所在: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教育质量的地域差距、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如果没有制度上的调整,没有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一个县城十几年没有人上北大清华的现象还会延续。长此以往,何谈知识改变命运?
  2013年我围绕《关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开展调研,并最终形成建议件在“两会”上提交。促进教育公平,拓宽农村学生就读优质高校的升学渠道,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更多希望,这是我的建议,也是所有贫困地区群众的呼声。
  福建省普通高招实施面向农村专项招生改革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受益了。2014年寿宁县两个考生上北京大学,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县上下欢欣鼓舞。“抓教育就是抓生产力,抓教育就是抓未来”。我期待并相信有更多的“小梅”受益,期待在偏远山乡校园里琅琅的书声勾画出着令人向往的美好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演讲中指出:“25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总书记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宁德期间他九次到贫困山区县寿宁,三次到水、电、路尚未通的下党乡,心系百姓疾苦,为当地群众送去党的关怀与温暖。如今,这些地方正日新月异,行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坦途上。作为宁德寿宁人,有幸成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没有理由懈怠,愿以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日日不已,久久为功,在努力付出尽心履职中收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别样美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