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挖掘新动能推动充分就业目标实现

发布时间: 2016-03-05 12:21:26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李长安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就业吸纳,动能,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民工职业,就业结构,就业形势,充分就业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稳定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今年以及整个“十三五”期间,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保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在优化就业结构和提升就业质量的同时,推动就业新动能的尽快形成。

在过去的一年,我国的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就业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并成为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但是,经济新常态也给就业工作提出了诸多的挑战,扩大就业工作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从劳动力供给来看,目前我国每年的城镇新增劳动力总量仍在1500万人左右;而且在“十三五“期间还有一亿左右的农民要实现城镇化,农民工的转移就业压力巨大。不仅如此,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当前的去产能、去库存,也将给数以百万计的城镇职工带来转岗分流的问题。因此,如何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实现扩大就业的目标,寻找并集聚就业新动能就成为目前就业工作的当务之急。

应该说,在经济结构升级和调整的过程中,在就业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推动就业的新动能也正在逐步形成。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的升级极大地提升了经济增长的就业吸纳能力。“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7.8%,但去年的增速已经下降到了6.9%,国民经济已经进入7%左右的经济新常态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增速下降的同时,我国的扩大就业工作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过去,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吸纳的就业人数大约为80-100万,但如今已经上升到150万人。这其中,服务业的发展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据统计,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0.5%,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这是完成我国在“十三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就业目标的坚实保障。

二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激发了自主创业热情的大迸发。近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都出台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积极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政策的鼓励和扶持性,一大批创客走上创业创新之路,推动了“第四次创业浪潮“的来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正在形成。据统计,去年全年我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

三是劳动力素质提高优化了就业结构和提升了就业质量。在目前我国的九亿多劳动力队伍中,接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已经超过了一亿。这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最大的资源和优势,也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发展转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的关键动力。而在整个“十三五”期间,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将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培训也是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报告》提出,今年在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失业下岗人员的培训的同时,还要完成2100万人次以上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

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编织劳动者的“安全网”。社会保障是体现劳动者价值、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制度保障,《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满足民众对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需求。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只有紧紧围绕着就业是民生之本这项中心工作,努力创新扩大就业的方式方法,就能发掘出更多的就业新动能,并将这些新动能的扩大就业功效充分发挥出来。(作者:李长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