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下大力气完善农村社会基层治理

发布时间: 2016-03-01 10:59:54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胡江云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贫困 基层 农村 乡村治理 农村人口 精准扶贫 十三五

专家专栏:胡江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016年春节前,广东金融学院黄灯教授在《十月》2016年第1期发表了《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一文,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深刻反响。

黄灯教授以一名农村儿媳身份,将自己对中部省份湖北农村刻骨铭心的观察写出来。普通村民发展的主要途径就是背井离乡打工,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政府拖欠工程款项,这些依靠体力劳动的农民工就没有得到其血汗钱,子女读书、赡养父母等家庭负担进一步加剧,看不到发展前景的一些农民出现信仰危机,自杀、出家、信教等现象比比皆是,留守儿童的教育、生存问题更加突出。

近些年来,一些乡村基层治理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不是越来越好而是更加糟糕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重视基层社会的治理,广大农村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兴修了水库、水渠各种水利设施,农村中小学教育等。当时的基层治理水准虽然较低,乡村有一定的治理总比治理缺失、混乱治理要好得多。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扩大工业品与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加快实施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城市的发展机会愈多,并且进一步聚集在大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展机会不公平、发展政策不平衡,再加上城乡固有的差异,一些乡村更加衰败和凋零,留守的绝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没有人气和凝聚力,治理水平进一步下滑。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农村抓住了发展机遇,乡村治理取得了一些进步。中国自然村落主要状况依然是传统的族姓社会,无论是选举方式还是其他方式,乡村中大姓家族有形或无形取得基层社会的控制权,大姓家族的行为举止端庄合理,就自然引导乡村发展良好的风气;否则,乡村歪风邪气盛行,青少年辍学、打架斗殴司空见惯,乡村干部腐败无节制、道德无底线,社会就有可能走向赌博、吸毒、侵犯妇女权益的深渊。

中国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下大力气完善乡村治理。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展,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但是,中国农村等基层社会的人口绝对规模数量仍然庞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2014年中国乡村人口规模6.19亿人,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人口;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2.53亿人,其中相当大的比例是农村人口。中国农村占据大量国土面积,拥有自留地、可耕地等。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乡村社会继续具有重要的地位,乡村基层治理不取得进步,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基层社会治理混乱或者缺失,党组织失去凝聚力等,社会信仰也就自然而然丧失,人心涣散后就是各种教义占据,基层社会矛盾就会不断发酵和酝酿,最终将会爆发,至少是局部地区社会动荡。例如,前几年贵州瓮安县爆发的“6.28”事件。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不可掉以轻心,应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

发挥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加强教育、开拓发展通道、推广技术进步、精准扶贫等多种方式改善乡村治理水平。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全国人民,战胜外国侵略、封建势力、军阀统治,最重要的就是基层治理和民心所向。国家应发挥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引领作用,坚持人民群众路线,切实为人民服务,有利于打击腐败和邪气,弘扬社会正气,凝聚民心和人心,改善乡村基层治理水平。

加强农村基层教育,特别是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给予更加公平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推广技术进步,提高乡村居民的就业能力,促进其尊严生活。教育是现代社会人们的最基本权利,市场机制难以解决,最需要政府下大力气的公共领域,应成为各届政府重视的百年大计。不能因为学生数量减少、地区偏远、经济能力差等缘故,人为减少学校数量,降低学校设施质量和教育水准。张艺谋导演的《一个都不能少》电影感动了无数观众,其道理就在这里。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先生发明了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为中国和全人类做出巨大贡献。一些在沿海发达地区就业者掌握了相关技术,在家乡设立企业,走上致富道路,增加乡村农民的就业机会。接受教育和推广技术进步,人们就能明辨是非,就能够掌握生存技能,有利于其有尊严的生活,自觉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准确掌握基层贫困情况,开拓更多的发展通道,对症下药帮助贫困人口,提升就业能力和精准扶贫有利于完善乡村治理水平。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城乡差距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些地区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乡村得到的各种机会、发展通道越来越少,农村大学生毕业通常意味着失业。中央政府提出,“十三五”中国实现小康生活目标,解决贫困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城市虽有一些贫困人口,但中国贫困人口更多集中在乡村,规模大约7000万。这个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的,平均每年至少1000多万人口脱贫。国家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同时,乡村基层政府应准确掌握基层贫困情况,特别是贫困原因,动员全社会力量,实施教育、专业培训、就业扶帮等方式,促进农村与外界的双向流动,对症下药实施脱贫,特别是防止脱贫后的返贫现象,促进乡村治理稳步发展。例如,继续发挥专业人才的支持作用,地方政府采取挂职、引进、借调等方式,发挥北上广等发达地区专业骨干的作用,加强对贫困地区的人员培养,引进高级管理人才,促进贫困地区有质量的招商引资,大幅度增加就业机会;根据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央政府适度将重点项目、重大工程落户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增加当地贫困人口的就业机会;对于交通不便、偏远落后地区,地方政府可以与经济发达地区签署相关合作协议,根据对劳动技能的需求,组织对贫困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定向教育,成建制输送到发达地区,有利于提高其技能和给予就业机会;鼓励具有专业能力的国内外扶贫机构等,定点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作者:胡江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