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1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完善扶贫脱贫机制研究》,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张琦主任和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国际扶贫中心黄承伟副主任等,汇集近30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团队,是一部内容殷实、观点创新的研究成果。全书旨在研究完善各项扶贫脱贫机制的目标、任务、内涵以及提出政策建议,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对贫困县考核机制和退出机制、精准扶贫机制、内源扶贫机制、社会扶贫机制、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结合机制、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使用机制和金融扶贫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各项具体机制的目标与任务、机遇与挑战分别探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下篇以完善扶贫脱贫机制专题的形式,借鉴国际经验,探讨民族地区和特殊群体的扶贫脱贫机制,引入绿色减贫新理念,对城镇化进程中的扶贫脱贫对策等新问题新思想进行系列分析与研究。全书构架清晰、逻辑明确,内容丰富翔实,国际国内扶贫脱贫机制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扶贫脱贫机制提供了便利通道,为同行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了资料参考,也为扶贫脱贫机制问题的进一步拓展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一部很好的著作。
第一、扶贫脱贫机制研究是在重要历史背景下开展的前瞻性研究。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做出战略性部署,明确提出“六大机制”的目标和要求;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对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做了重要阐述和指示,扶贫攻坚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扶贫对象享受到政策好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在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和任务,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导,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家外交和援外政策调整变化,构建扶贫脱贫大战略和扶贫脱贫全球合作与发展机制,也成为完善扶贫脱贫机制的重要内容。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完善扶贫脱贫机制研究》紧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以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研究视角,重点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扶贫脱贫机制开展系统性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准确而有效落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第二、扶贫脱贫机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本书对扶贫脱贫机制的研究则是在这种复杂性和多样性基础上逐一破解分析,为各项机制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创新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例如对我国贫困县考核机制提出了“以是否扶贫脱贫为标准,并将其作为贫困县领导干部政绩和党组织考察培养任免职务的重要参考,强化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扶贫脱贫效率效果;今后一段时间,将进一步健全贫困县考核管理组织体系、规范贫困县考核工作流程和考核监督机制作为工作的重点”,针对精准扶贫战略实践中面临来自片区和个体两个层面挑战即片区层面主要是精准扶贫中对各相关部委的指导、协调不足和跨行政区域协作难度大,个体层面主要是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仍面临诸多困难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精准扶贫措施,包括建立科学快捷、方便全面的扶贫脱贫大数据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部门、行业扶贫责任考核机制等措施”等等,这与总书记书记在2015年10月16日“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讲话中指出的“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思想遥相呼应。
第三、论著提出了很多有创新理念和独特的观点。例如:本书提出的“内源扶贫脱贫机制是我国扶贫脱贫机制的根本性动力机制”很有实际指导价值,而指点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可见,内源扶贫脱贫机制与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旨在培育地区、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的内在动力机制。例如,本书提出的“推进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机制”,这不仅是实现贫困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扶贫脱贫机制的重要基础。而最具创新理念的就是本书提出了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的新理念和新观点,本书认绿色减贫是我国扶贫开发机制面临的一个重要抉择,这是应变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和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更是推进完善中国扶贫开发机制的必然要求。绿色减贫是中国扶贫开发的新理念、是中国扶贫开发的重要实施使命,提出的绿色减贫是一种可持续扶贫,突出了发展的主题,绿色减贫的基本路径包含:绿色产业扶贫新路径即发展以绿色生态农业、绿色碳汇产业为核心的第一产业,发展以特色优势低碳产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发展以绿色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并提出不同区域特色绿色产业扶贫路径,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相对资源富集区、资源贫乏区和平原优势区因区施策等观点,这些关键和建议,是具有重要实践参考价值。
第四、本书对民族地区和特殊群体的扶贫机制专题探讨并提出的对策建议,对我国少数民族和特殊群体的扶贫脱贫具有很强指导性。例如:提出的民族扶贫建议包括“一是彰显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扶贫减贫的主体性,探索和建立民众参与扶贫减贫的途径;二是强化扶贫项目的针对性,强调各部门协作的扶贫工作机制,使扶贫工作体制摆脱部门切割窘境;三是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审核管理和资源补偿;四是跟踪新出现的贫困问题,关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贫困问题;五是加强扶贫与解决社会问题之间的关联,注重扶贫减贫与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市场体系完善、对外交流渠道扩展、社会医疗、教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之间的衔接”等等都是经过多年深入调研后提出的。
总而言之,《完善扶贫脱贫机制研究》对初读者而言,本书不失为一本了解我国当下扶贫脱贫机制及其实施举措的重要参考文献,对同行专家和研究人员来说,本书的观点和研究结论对相关的研究工作具有较大的启发和参照效果。对扶贫脱贫实践工作者来说,则是参与并确保2020年如期脱贫目标实现的重要理论支撑和重要参考的文献。(作者:孙世芳 经济日报内参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