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家印(资料图)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实习生李冲)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在众多响应的个人、企业和组织中,许家印和其领导的恒大集团再一次引起公众的关注。
提起恒大,人们不会陌生。恒大不仅是地产届中的领军者,更是依靠近些年对体育的投资俨然成为中国足球的象征;而它的“掌门人”许家印既是管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劳动模范等一系列社会头衔的商业巨子,更是义无反顾地做公益,践行精准扶贫的慈善家。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我的梦想就是给更多人一个家”,就像许家印说的这样,出身穷苦的他在事业成功后想到的是反哺社会。在扶贫济困方面,到处都有许家印的身影:2009年,许家印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一次性捐助3000万元开展“慈善万人行”活动;在2010年6月30日“广东扶贫济困日”,他捐出1.2亿元善款用于支持贫困农户小额信贷业务;2011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捐款3.18亿元,同年的5月26日,许家印投入2.45亿元支持广州北部山区建设,建设特色街、卫生院、影剧院、安置房等工程,成为31个贫困村、4969名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2011年11月29日,捐赠165万元支持广东光彩事业潮州行扶贫项目;2012年“广东扶贫济困日”,许家印再次捐出3.5亿元用于支持广东省扶贫济困事业发展。
习近平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许家印1958年生于河南周口农村,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教育对摆脱贫困的重要性。从2003年开始,许家印便开始与国内著名高校合作,联合开办研究生班,免除全部学费,每年投入的费用都在100万元以上;2011年6月,许家印投入3亿元成立中国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每年拨款3000万元资助百所高校的万名贫困学子。企业家精神虽然是一个舶来词,但中国企业家从来不缺其中的内涵,许家印的行动就深深地体现出中国企业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深远情怀。
结对帮扶精准脱贫 开创企业扶贫新模式
随着中央“精准扶贫”战略和“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任务的提出,许家印和恒大集团在扶贫济困工作上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同时也开创了企业扶贫的新模式。
2015年12月19日,恒大集团宣布结对帮扶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实现精准脱贫。3年间,恒大集团将投入30亿元,通过一揽子综合措施帮扶大方县在2018年底实现整县脱贫目标。
与以往扶贫的直接投入方法不同,恒大集团基于“授人以渔”的理念,采用更全面和精准的扶贫方法:在发展生产、教育扶贫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和投入,针对当地贫困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
首先,注重通过产业扶贫。恒大扶持大方县的农业生产,出资11亿元扶持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业和种苗基地,扶持400个天麻、香菇等贫困户互助合作社及初级加工企业;购买10万头肉牛、肉羊、生猪等基础母畜无偿送给贫困户;建设20个种苗、苗木繁育基地。
其次,通过异地搬迁和吸纳就业扶贫。恒大出资1亿元为大方县贫困户发展生产贷款担保;出资12亿元建设10处大型安置区,异地搬迁2万名贫困人口;通过组织大规模培训,在恒大集团园林、酒店等下属企业和战略合作企业吸纳3万人就业。
最后,发展教育扶贫和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扶贫。恒大将出资5亿元,用于支持大方县教育发展。这其中包括新建10所标准小学、10个标准幼儿园;新建1所完全中学;新建1所现代化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恒大大方教育基金”,用于表彰奖励大方县优秀教师和优秀贫困家庭学生。此外还出资5000万元为贫困人口中的特殊困难群体每人赠送一份万能险,保险受益用于其稳定脱贫,出资5000万元新建一所敬老院和一处儿童福利院。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共有175个贫困村,贫困人口达18万人,此次结对帮扶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原则,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恒大集团针对大方县多样化的“穷”根,从多个领域多管齐下,全面激发贫困地区、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实现地区完成从“无”到“有”,从贫困到小康的发展路径。
正如许家印所说“做慈善我义无反顾”,可以预见,在众多企业公益活动和扶贫工作的支持和参与之下,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不再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