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五矿重组的中冶不只是冶金工程专家 城市"血管"也靠他

发布时间: 2016-01-13 13:03:56  |  来源: 国资报告  |  作者: 原诗萌  |  责任编辑: 焦梦
关键词: 中冶 地下管廊 城市 排水 空间

地下综合管廊——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个陌生的概念,但它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2015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民生工程,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民生之需,而且可以带动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由此,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这一战略,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早有准备。如果你对中冶的认识还停留在“全球最大的冶金工程建设承包商和运营服务商”,那无疑是小看了中冶。如今的中冶已经将其在冶金工程方面的技术和经验逐渐应用到城市建设等领域,逐渐成为国内“城市综合方案提供者和智慧城市理念的践行者”。面对地下综合管廊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冶上下正摩拳擦掌,准备大有作为。工业成果变民用产品

地下综合管廊被称为城市的“血管”和“神经”,日夜担负着输送介质、能量和传输信息的功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城市的“生命线”。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中冶在上海宝钢建设过程中便借鉴、引用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日本新日铁合作,在全国率先引进并兴建了大型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以供工业生产专用。时隔近40年,这条长约15公里的煤油气、电力等危险物质管线依然密布在厂区地下城内,见证着历史与时代的变迁。

上世纪末,中冶在企业转型发展中不断探索,将在冶金等工业领域中对水、电、气的工业建设技术优势延展到民用市政领域,通过数十年来的探索和积淀,逐步建立起了中国地下综合管廊领域的领先优势。

中冶将工业化成果转化为民用产品,造福民生的首个项目为湖南省常德市的常德大道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该项目是在2000年建成通车的G207绕城线的基础上,采用BT模式承建,本着“交通畅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谐发展”的设计理念,在常德大道中央绿化带部署建设了12公里长的地下管廊。

据了解,常德大道地下综合管廊为单箱单室钢筋混凝土结构,除交叉口处局部拓宽外,其余均为等断面形式,内部收纳给水、电力、通信等管线,并设置监控系统。该项目依托常德大道的改扩建之机兴建,是常德市重点工程“三路一桥”之一,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其中地下综合管廊更是首次在湖南省使用,大大改善了常德市交通出行的条件,扩大了常德公共产品的供给,也提高了常德新型城镇化质量和城市环境舒适度。在横琴打造了一个全国样板

横琴岛项目则是中冶津津乐道的又一典型案例。

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致力将横琴打造成为“开放岛”“活力岛”“智能岛”“生态岛”。中冶凭借多年工业建设及常德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所积累的投融资、设计、施工、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经验,克服了临海地区复杂地质条件,解决了投融资难题,并按照国际化、智能化、低碳化思路进行设计布局,锻造了一条“智慧城市大动脉”。

“该项目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一次性投入最高、建设历程最长、覆盖面积最广、体系最完善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中冶华发管廊公司副总经理刘振辉对记者说。

据刘振辉介绍,横琴地下综合管廊长达33.4公里,分为一舱式、两舱式和三舱式断面,内部收纳给水、电力、通信、中水、冷凝水以及真空垃圾管等多达六七种管线,成为特区一张靓丽的“名片”,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现场视察,住建部更是将该项目作为综合管廊的样板工程向全国推广。今年4月,住建部还组织了全国70多个城市的市长及专家学者300余人到现场考察学习,大力推介横琴地下综合管廊开发建设模式和经验。

除了横琴岛项目,中冶还成功建设了上海宝山、石家庄正定新区、南京河西新城等多个综合管廊项目。“这些项目在促进地下管廊生态理念和实践落地生根的同时,也为国内其他地方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先进经验借鉴与参考。”刘振辉说。国家标准里的中冶经验

今年4月中旬,住建部在珠海横琴召开全国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培训班,中冶暨中国中冶董事长、党委书记国文清表示,城市综合管廊是生态城市和智慧城市良好的结合点,是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得到了国务院和住建部的高度重视,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市场容量巨大、前景广阔。中冶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必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中冶不仅有态度,更有行动。在国内综合管廊起步晚、基础差、推进慢,且行业内无统一的设计和施工规范的前提下,中冶子公司中冶京诚率先成立国家级专家水平的综合管廊技术中心,多次组织项目设计单位认真梳理各项市政基础设施整体布局、规模,多次举行权威专家评审,综合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空间,结合项目地区特殊性,因地制宜制定具体方案,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秘书处秘书长米向荣告诉记者,2010年以来,中冶在已有综合管廊项目建设成果上,继续加大在综合管廊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方面的投入,通过不懈努力,承担完成了多个综合管廊相关国家、地方工程技术标准和导则的编制工作,并主持设计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管廊示范工程。

据米向荣介绍,2015年初,住建部标定司邀请国内相关知名单位开展对《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的修编工作,中冶凭借多年的综合管廊规划、设计、施工技术经验参与了此次修编。“这标志着中冶在市政工程技术领域从规范执行者向规范定制者转变,同时也标志着中冶立足于国家战略层面,始终致力于践行“国家队”责任,大力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的科学进程。”

在参编综合管廊国家标准之外,中冶还参与了住建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造价指导》(试行)、综合管廊试点指导、燃气管线入廊专题研究、综合管廊市场运作及投融资模式专题研究等诸多国家级课题,不断抢占理论制高点,以彰显“中冶管廊”品牌的技术领先优势及综合实力。开发市场,必须专业

运营环节是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中的重中之重,着眼于运营,是综合管廊开发和建设的关键点。国务院倡导建设“专业”和“大型”的队伍,正是紧紧抓住了管廊运营的关键所在。

2015年6月,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在综合管廊领域打造专业化、大型化队伍,中冶正式成立了国内首家管廊投资建设运营专业化公司——中冶华发公共综合管廊有限公司,以统领全集团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力量,进一步开发国内综合管廊建设市场。

如今,这一举措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据刘振辉介绍,管廊公司运营以来,已陆续中标甘肃白银、内蒙包头、吉林四平等多地管廊项目,全国十家试点城市当前已明确承建单位的五座城市中,中冶占据两席,集团管廊市场开发局面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

综合管廊建设具有投资巨大、回报期长的特点,雄厚的资本实力是确保综合管廊在特许经营权期限内稳定健康运营的重要前提和保障。2015年9月14日,中冶与中国邮储银行在北京签署了《中冶城市综合管廊产业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双方共同设立国内首支千亿级城市综合管廊产业基金,在“平等互利、诚实信用、优势互补、合作创新、共享共赢”的原则下,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化合作。

2015年10月29日,中冶又在整合中冶京诚、中冶武勘以及其他子企业相关人员、技术、业绩等资源的基础上,成立全国第一家专业综合管廊技术研究院——中国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至此,中冶完成了在综合管廊业务领域的“顶层设计”,并形成了集团、中冶华发管廊公司、子企业在综合管廊开发建设运营全过程中各司其责、紧密衔接和相互支撑的三级联动管控模式。

据了解,集团层面主要承担大型项目与政府高端对接、重大风险评估及大额度资金调配等决策类责任,搭建审批流程的绿色通道,切实满足市场开发的紧迫需要;中冶华发管廊公司重点承担统控集团各类资源、统一对外、联合作战的管理职责;子企业承担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等环节的操作职责,构建对管廊市场开发的强力支撑,由此,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优势明显、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资本运作让管廊更经济

经济性是衡量综合管廊建设投资的重要尺度,而资本运作的结果,则是影响经济性最重要的因素。近年来,中冶从资本运作源头确立把控战略合作伙伴选择和经营方式,充分利用好资本平台,编制了具备普遍适用性的PPP方案范本,并提炼出了颇具经济性的资本运作组合方式。

据记者了解,中冶在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知名企业紧密合作的同时,还积极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市场开发模式创新,签订了多项囊括管廊项目内容的战略合作协议,形成由上至下、由高至低、由大至小的俯冲态势。

2015年8月,在应邀参加“央企山西行”活动时,中冶与山西省就进一步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合作达成一致意见;9月17日,在应邀参加“湖北—央企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座谈会”时,中冶与武汉市就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合作展开深入探讨并达成共识;9月29日,中冶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就加大加强加深在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综合管廊、城市环保节能等多领域的合作达成一致意见;10月12日,中冶与河北省涿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示范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更是其中的重头戏。

与此同时,中冶还积极与知名企业展开管廊市场重点战略合作,形成市场搏击的“联合舰队”。2015年7月22日,中冶与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就综合管廊业务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江苏院作为省政府筛选的全省PPP项目的重要智库,承诺优先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与中冶展开密切和深度合作;8月27日,中冶与西部控股集团在珠海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西部控股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城市开发中的综合管廊项目全部交由中冶管廊公司承建。此外,中冶还积极谋划参股地方管廊公司,形成在SPV(项目公司)中的双重股权,努力在市场博弈中打造命运共同体,获得综合管廊市场开发的主动权。

开发、建设、运营、回购是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的四个环节,层层衔接、步步递进。而回购环节作为整个生命周期的落脚点,备受业界讨论和关注。因此,如何形成稳妥可靠的资本退出方式是中冶一直思考的问题。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冶正在积极研究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处置管廊资产,即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予以出售,这样既可实现回购的目的,又可不断置换资金,如此循环往复,从而保持资本优势,持续投入,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

中冶党委宣传部部长齐冬平向记者表示,未来,中冶将充分发扬“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朴实厚重的中冶精神,抢抓国家全面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创新城市综合管廊新模式,并努力将绿色城市、智能城市高端发展理念融于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努力在综合管廊领域争当国家使命的担当者、市场开拓的领跑者、科学研发的探索者,切实履行中央企业在城市综合管廊开发和建设中的“国家队”责任。中冶在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知名企业紧密合作的同时,还积极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市场开发模式创新,形成由上至下、由高至低、由大至小的俯冲态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