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结构调整最困难 应对雾霾多种树

发布时间: 2015-12-23 15:27:02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魏博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应对雾霾 气候变化 能源结构调整 气候变化

“巴黎归来谈气变”中外媒体见面会现场。中国网 牛博/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魏博)2015年1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巴黎归来谈气变”中外媒体见面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等,介绍中国代表团参加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情况,以及中国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此次发布会还专门邀请了江苏镇江市长朱晓明,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介绍中国地方政府及企业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表率及努力。

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最困难

解振华指出,现在我国确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实际上对解决雾霾有协同效应。他认为,如果我们这些目标能够实现的话,造成雾霾的污染可降42%。根据体制优势,我国环境问题的解决比走过老路的发达国家,会更好更快一些。“按照国外的评论,在中国确定自主贡献的目标当中,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是最困难的,我们完全赞成这种评论。另外,还要增加森林碳汇、植树造林,搞森林养护,对改善环境、增加碳汇会有好处。”解振华说。

解振华表示,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能源结构在做大调整,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十年来,水电增加了2.57倍,风电增加了90倍,光伏发电装机增加了将近400倍,总装机容量占全球24%。到2015年底,中国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比已达到12%,到2030年将达到20%左右。会上,解振华以江苏镇江市和亿利资源集团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为例,证明在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只要能够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走绿色低碳发展这条路,是完全可以做到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脱钩,经济还要增长。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表示,气候变化涉及面非常广,实际上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除了在能源结构,国家的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中作出明确安排之外,还有一些具体的措施,包括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的转型,植树造林、防治治沙等,甚至扶贫工作与气候变化都是密切相关的。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应对气候变化在国际上来传播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理念,实际上也是推动世界可持续持续发展。

告别野蛮成长

关于能源结构调整,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表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不仅在说,更重要的是行动。中国政府不仅在能源结构调整、低碳绿色方面做了积极贡献,而且在生态建设、森林建设、增绿固碳方面作出了重要成就。

“我认为《巴黎协定》应该是倒逼着我们进入了低碳、绿色的新时代,我们必须告别野蛮成长,告别粗放经营,告别透支生态资本,应该走上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这肯定是一个共识,也是我们的必由之路。”王文彪说。

提到未来五年到十年的发展计划,王文彪表示,作为中国绿色企业代表,亿利资源应起到表率作用和先锋作用,践行《巴黎协定》,进一步加大力度实施沙漠绿化工程,通过五年,再搞1万平方公里的沙漠绿化工程。另外,充分利用沙漠光热资源发展生态光伏,发展生态光热。王文彪认为,这是最好的绿色能源,也是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很重要的一个出口。

先种树,再“种房”

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联合国多家机构发布《中国库布其生态财富报告》,认定中国亿利资源集团27年在绿化沙漠、固碳减排等方面创造生态财富4600多亿元,创造就业100多万人次,帮助10万农牧民摆脱贫困。库布其沙漠的生态经济模式被联合国作为中国样本向全球推荐。

库布其沙漠曾经是不毛之地,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如今变成了一片绿洲,成为一个绿色经济体,为北京沙尘暴的减少,为雾霾的减少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中国向世界呈送的有实际意义的生态名片,也是中国献给巴黎大会的绿色厚礼。联合国副秘书长沙姆沙德阿赫塔尔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对此表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不仅有雄心勃勃的计划,而且有实实在在的基层行动。中国库布其沙漠生态经济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应对气候变化,过去只关注减排,今后还须‘增绿’,加大气候适应性建设,特别是广袤沙漠变绿洲行动。”

解振华在今天的见面会上表示,中国确定的自主贡献目标与其他国家有不同之处,中国的自主贡献既包括减缓也包括适应,要实现这一目标采取哪些政策措施,还有哪些行动,应该说是既有目标,又有配套政策措施,还有行动工程,是有保障的。中国的适应战略,包括如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预警预报系统,提高减灾防灾的能力,各个领域如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减轻对老百姓的损失损害等等。

王文彪认为,目前在节能减排调整能源结构方面的措施已经很多,城市的增绿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这两天北京雾霾很重,我嗓子都哑了。现在的房子太多了,种的树太少了。我们应该先考虑种树,再考虑‘种房’。”王文彪曾多次表示,“‘增绿’可以减轻雾霾。治理雾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能源结构的改变,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的改变,需要为城市‘增绿’,进而为天空‘增蓝’。”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