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临人员安置、债务关系处置等多方面难题
然而,去产能绝非易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历一段时间高速发展后,往往会遇到产能过剩问题。从国际经验看,化解产能过剩不可能一蹴而就。
“化解产能过剩是一场难打的硬仗。”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副所长崔民选说,一方面,产能过剩企业多有大量负债,有些企业债权债务关系非常复杂。企业既有对银行的负债,也有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应付账款,以及企业之间的担保,等等。这些错综复杂的“三角债”给企业兼并重组和破产清算都带来很大难度,处理不好还会造成连锁反应。
另一方面,产能过剩产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人数众多。“淘汰落后产能、消灭僵尸企业,都涉及大量职工转岗安置的问题,处理不好容易造成企业内部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崔民选说,“而且,从短期看,去产能可能还会给地方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带来下行压力。”
另外,化解产能过剩还是一项技术活儿,宏观调控之手如果干预不当,也会“错杀”好企业。比如,有些行业属于结构性过剩,即“低端过剩、高端不足”,这类过剩行业中也有产品市场需求旺盛的好企业,如果一刀切式地用“限贷”“断粮”的办法推动化解产能过剩,反而会影响产业转型升级。
为经济提质增效打下坚实基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
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就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去产能也可以是‘立’,即通过并购重组重塑企业活力。”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在去产能的过程中,要把增强企业活力放在突出位置,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商业法制,切实发挥企业家的重要作用,着力营造扶商、安商、惠商的良好市场环境。
当然,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还要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淘汰落后产能是我国经济提质增效的一个关键点。”刘元春说。这方面,“十二五”期间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不仅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二五”既定的目标,同时还完成了追加目标。
关停环保不达标企业,以及没有市场前景的“僵尸企业”也很重要。刘元春说,这方面要注意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做好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工作。
冯飞说,“僵尸企业”处置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资产处置,二是人员安置。资产处置要更多地采用市场的办法,比如支持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呆坏账加快处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参与处理破产重组和退出企业的债权债务。人员的安置,这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要建立社会的保底政策,主要是要完善下岗分流人员的安置政策,使得失业人员能够顺利地转岗,包括培训其技能。
在大力增压缩存量的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增量。“严格控制增量既包括防止产能过剩行业继续扩张产能,也包括要防止新的行业出现产能过剩。” 刘元春说。
化解过剩产能虽然不易,但只要有耐心、有决心,一定可以加快去产能的进程。刘元春说:“只要上述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我国去产能的进程一定可以加速。去产能的推进和市场空间的释放,将为我国经济提质增效打下坚实基础。”(本报记者左 娅 刘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