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股市、楼市、养老、看病都说了啥?

发布时间: 2015-12-23 08:47:12  |  来源: 人民日报  |  作者: 人民日报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楼市 中央经济 看病贵 看病难 股市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经济社会发展 资本市场

关键词4加大对“人”的投资

会议提出,要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使劳动者更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环境。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大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对人的投资,这个提法很新鲜也相当关键,是“供给侧”改革的一大亮点和重点。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决定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高度,关系到一个国家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国家的人口数量全世界第一,但总体上看还是“简单劳动力”偏多,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偏弱,人力资源结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加大对人的投资,首当其冲是增加教育投入。提高人的素质和水平,需从娃娃抓起,中小学教育的基础要夯实,大学的门坎要降低、质量要提高,还包括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学校。让我们的下一代整体素质提高,要人才有人才,要技术有技术,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搞上去。

加大对人的投资,不光要抓娃娃,也要抓成人。现有的劳动者要“提水平、上档次”,后续教育在职培训就要发挥更大作用。这对投资人来说意味着新商机,对在职人员来说意味着更多成长向上的机会。

关键词5看病难看病贵

会议提出:要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保基本、强基层的基础上,着力建立新的体制机制,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俗话说: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看病难看病贵,是百姓心底最深的“痛”。

所谓看病难,主要是说到大医院看大专家难。如果到基层医疗机构看病,似乎并不太难。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相差悬殊。

看病贵,是老百姓的又一“痛点”。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高,低水平、广覆盖,百姓看病个人支出比例较高。据国家卫计委统计,在2014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支出比例为29.9%,社会支出比例为36.9%,而个人支出比例为33.2%。同时,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加之体制机制等问题,造成很多公立医院背离了公益性,过度医疗行为屡禁不止。有的医生为了创收,在治疗上“只选贵的,不选对的”,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无端加重了患者负担。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深化医改的一块“硬骨头”,需要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医疗生产力,让百姓不再为看病就医而发愁。要靠加快推进医疗资源均衡化,增加卫生资源总供给,培养更多的“同质化医生”,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距。假如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遇到高水平的医生,分级诊疗、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逐步实现,“全国人民上协和”的现象自然就会消失。

关键词6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会议提出:要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个人账户,坚持精算平衡,提高统筹层次。

2016年,养老金全国统筹有望迈出实质性步伐,这对老百姓可是个大利好。人社部社保所所长金维刚解释:“全国统筹会解决各地养老保险基金‘贫富不均’的问题,也会让参保者在不同地方就业时养老权益能得到更好地保障。”

这是为啥呢?看几个数据,到去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3305亿元,基金支出19847亿元,当期收支结余3458亿元,基金累计结余30626亿元。但是,尽管基金节余看起来不少,但具体到各地的收支状况则存在很大差别。不同地方之间养老保险资金状况不同、待遇水平不同,也使养老保险关系在跨省之间转移接续受到种种制约。

因此,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可以在全国各地区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基本统一,并根本解决跨地区流动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及其权益保障问题,还可以扩大调剂范围,逐步改变各地区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与结余不均衡的状况。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