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乡统筹”推动协调发展
城市国际化、乡村特色化、城乡一体化,是镇江统筹城乡发展的鲜明主线。近三年来1800多亿元的城乡建设大投入,使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加速,36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一体两翼、一核四区”空间格局逐步成熟,以主城为核心、轨道交通为纽带、绿色空间为衔接的网络型城市组团日益成型。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速向农村延伸。2015年,城镇化率将达67%,城市污水达标处理率将达95%,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将达85%,镇村公路在全省率先实现100%覆盖,供水普及率上升至100%,燃气普及率提高到96.8%,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1.1平方米,康居乡村达标率达到85%,环境整治村5833个,涌现出一大批美丽宜居镇村。
为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镇江致力于打造“南山北水”的独特城市形态,近年来累计投入260多亿元对市区26座山体进行生态修复,对主城区“一湖九河”进行全面治理。8.8平方公里的金山湖,16.7公里的古运河风光带,三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山水交相辉映,景观面貌不断提升,已成为新的城市名片。延续城市人文历史,彰显厚重文化底蕴,同样已成为镇江人的追求。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亮点频现,新河街、铁瓮城等历史文化片区加速有机更新。传统村落也得到了全面保护发展,九里村、柳茹村、儒里村、华山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生态立市”持续绿色发展
低碳、生态,如今已经成为镇江最具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发展优势。自2012年11月被列为第二批全国低碳试点城市后,镇江在全国率先提出碳峰值、建设碳平台、实施碳评估、开展碳考核,首创建立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国内第一朵“生态云”有望在今年年底从镇江升腾而起。作为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市,镇江正在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目前,全市累计新建节能建筑620万平方米,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17项。
规划总面积230平方公里的生态新城,已经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区。生态新城建设,将坚持65%的生态空间和35%的的城市空间有机结合,实行绿色发展和低强度开发,建成业态领先、经济发达的繁荣之城,知识密集、人才集聚的创新之城,绿色循环、低碳环保的生态之城,品质高雅、智能便利的魅力之城。
在文化丰富、风景秀丽的十里长山,正在兴建着镇江高校园区,未来将建成科技文化的引领区、低碳环保的生态区、文化旅游的特色区。园区一期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已经投入80亿元,技师学院建成投用,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大学京江校区、省交通技师学院等5所学校也将陆续进驻,园区建成后首批入驻师生将超过8万人。
在追求绿色发展的同时,镇江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2014年全市关闭化工企业61家、淘汰其他落后产能企业35家,今年的两项数据可望分别达到57家、13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