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日,一些波兰环保主义者在会场外抗议。波兰依赖煤的能源政策让波兰成为欧盟碳排放第五的国家。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九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23日晚打破僵局达成协议后在华沙落下帷幕。尽管大会成果不尽如人意,但中方表示,节能减排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无论谈判进展如何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对新华社记者说,本次会议主要取得三项成果:一是德班增强行动平台基本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二是发达国家再次承认应出资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三是就损失损害补偿机制问题达成初步协议,同意开启有关谈判。
发达国家推卸责任
但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合理要求并未全部满足。发达国家极力推卸历史责任,对于切实兑现承诺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缺乏政治意愿,既没提出时间表也没提出具体数额;对建立损失损害补偿机制,也是在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下初步同意,但没有实质性承诺。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落实2020年前减排目标仍缺乏力度,日本等个别发达国家甚至还出现了减排目标严重倒退。这些都引起发展中国家的强烈不满,为今后的谈判带来了负面影响。
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组成的“基础四国”提出了促成大会成功的四点建议,包括要加大落实以往承诺的力度,尽快开启德班平台的谈判,要在减排、适应、资金、技术和透明度等关键问题上取得平衡结果,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协议应有约束力等,并表示,“基础四国”将为此共同作出努力。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解振华表示,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将在整个气候变化进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多边进程谈判无论谈的早或晚,快或慢,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解振华表示,中国代表团为了本次会议的成功,为了多边机制的有效性,在灵活性方面做了最大努力。中国已为明年实质性谈判做好准备,争取在2015年为气候变化的多边进程取得积极结果,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人类气候环境做出最大贡献。
本次会议于本月11日召开,原定22日闭幕,但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关键问题上争论不断,不得不连续延期至23日晚。会议期间,一些非政府组织代表因不满发达国家的不作为而愤然离场。(记者韩梅、张正富、姜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