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协商民主:46把椅子让人心走到一起

发布时间: 2015-11-18 16:45:20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张宁锐  |  责任编辑: 焦梦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意见 竹村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椅子

11月12日上午,中国网等媒体记者在打竹村组长家里采访(摄影/宋刚)

年初,中央出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意见》,在这个“协商建国”的国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被定义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评论界认为,中央这样说是有底气的,虽然“协商民主”这个词汇源自30多年前的西方理论界,但是协商民主的实践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

源于当前复杂的形势,在化解基层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协商民主被寄予厚望。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稳步推进基层协商”在《意见》中被单列一节进行论述。

故事可以开始了:

云南大理,巍山县的一个山顶上,有个彝族聚居村,叫打竹村。

打竹村的村会议室里,有46把椅子,每一户人都在这里“有一把交椅”,2009年开始,每月初十的晚上,每家都派一位“户长”在这里开会,由此形成的这项制度叫《户长议事制度》。

议什么事呢?

首先是收钱的事儿:村子里有20亩集体的核桃林,每年可收入六七万元;村里有个传统,每逢大年初一全村人都要捐款,5元到100元不等,每年会捐个一两万元。这些钱怎么来的,要公布,大家要知情。

其次是花钱的事儿:谁家孩子上学有出息了,要奖励支持:中职以上每年村里奖励1000元;大学每年奖励1500元。谁家有60岁老人,村里要补贴慰问,每人每年200元。谁家盖房子缺钱了,可以向村里申请贷款,村里的集体资金积累了几十万,可以帮村民们救急,大家商量给不给贷,“贷”到钱的农户来年再还给村里,不收利息。等等。

还有与钱关系不太大、不直接的事儿:哪里要修路,男人挖土,女人背土,要商量分工。来年要发展什么产业,农户的核桃要怎么卖,大家商量。有矛盾分歧的,有外出务工需要帮助的,有心事、有看法的,都可以在“户长议事会”上讲。

打竹村的所有账目,会在村办公室门外的黑板上公开(中国网记者 张宁锐/摄)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议事制度,村民的意见很容易表达,矛盾及时被化解,困难大家帮解决。管辖打竹村的永安行政村村总支书记墨昌胜介绍,2011年以来,这个村子有7户村民获得村里的无息贷款;约70位老人享受着村里的资助。

“团结不是表面上的融洽,是要让人心走到一起。”11月12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委常委、统战部长许云川接受中国网等媒体记者采访时说。

大理州统战部门非常重视协商民主工作。“统战部门要让各民族、各界别、各党派之间有机会协商、沟通;各级政协组织联系了那么多政协委员,都是社会精英,他们身后有很多民意、情况是很生动的社会现实,协商民主也应该用好这些渠道。”许云川介绍,缘于广泛的协商,党委和政府了解了很多实情,解决了很多老百姓期盼的问题。

“比如民革为我们争取了很多大项目;九三学社,把省里的甚至上海的专家学者请到学校、医院、村里,给大家做指导培训;工商联把光彩事业促进会的捐款送到最贫困的少数民族寨;民进为山村送去了医卫车辆……”在许云川看来,这些公益支持背后,离不开各界的协商、协调、沟通、理解和共识。

大理州还有白族学会、彝族学会等6个少数民族学会,“都是有民族威望的代表参加,他们原本也与各少数民族生活在一起,十分了解民族情况。各民族有什么问题,民族学会能出面组织沟通、协商;这些学会,在老百姓和政府部门之间,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大理州民委主任李立钧告诉中国网记者,少数民族学会也是协商民主在基层的生动体现,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要多提供机会,多建平台,让大家在一起。哪怕陌生人、有矛盾的人,在一起的时间多了,共同点就多了,心就走近了、打开了。”从县长、县委书记一路走来,许云川对“凝聚人心”的工作深有体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