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举行《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发布会,图为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徐柏青发布报告。 金立旺 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王振红)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在京发布《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报告。
作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它的环境变化,对整个地球,特别是欧亚的环境、生态系统等都有非常大的影响。“青藏高原”是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面积约260万平方千米,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全部以及新疆、甘肃、四川、云南部分地区的地球上独特的寒旱高极;“西藏高原”是主要在中国西藏境内的、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最高海拔超过8800米的青藏高原的主体。无论从地貌景观还是科学重要性的角度看,西藏高原无疑是青藏高原和第三极的核心。西藏高原环境变化能够反映青藏高原或者第三极的整体变化。因此,西藏的环境问题一直为全世界所关注。
记者在会上获悉,中国科学院组建了“西藏创新集群”,组织了100多位从事西藏高原一线研究的国内外专家,历时三年,在五十多年历史研究积累的基础上,完成了《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徐柏青介绍说,评估报告从气候、水体、生态系统、陆表环境、人类活动影响和灾害风险六个方面所涉及的温度、降水、冰川、积雪、湖泊等26项指标,综合评估了西藏高原从过去2000年到未来100年的环境变化,得出如下重要结论:
西藏高原气候变化的突出特征是变暖和变湿。
西藏高原碰撞隆升,改变了地球行星风系,改变了亚洲气候,也改变了中国生存环境,使得中国东南部湿润多雨
徐柏青介绍说,在过去2000年时间尺度上,西藏高原的温度出现了时间长度不等的冷、暖变化,但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以来气候快速变暖,近50年来的变暖超过全球同期平均升温率的2倍,是过去2000年中最温暖的时段。与此同时,西藏高原降水在南部和北部的变化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北部呈明显增加趋势,南部有减小趋势。西藏高原近期(现今-2050年)和远期(2051-2100年)气候仍以变暖和变湿为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