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于10月29日发布。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勾画蓝图,万众瞩目。此次全会公报中,脱贫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涉及到了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也体现出了共享发展的理念,贫困县全部摘帽可以看出“十三五”期间脱贫工作力度之大,为什么如此重视?实现起来又有哪些难点?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对此作出解读。
赵锡军指出,中国是一个社会,要全面建成小康,那就是说放眼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就不应该有达不到小康的情况出现和存在。当然,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们还有不少的地区,一些边疆地区、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一些山区等等,这些地区由于它的自然禀赋差距,由于历史的原因等等,导致它现在的发展滞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跟沿海比较发达地区相比落后很多。如果放任这些贫困地区继续存在下去,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公报里提出,要彻底消灭贫困县、贫困区域,这就是体现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真正的核心。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实际上脱贫的任务还是非常繁重的。不仅仅是这些贫困人口、贫困区域分布得非常零散,不是很容易能够解决掉的。而且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很复杂,不仅仅是简单给他们提供资金就能解决,还有很多的产业方面的安排,甚至交通运输、通讯方面的一些安排,还有文化方面的一些作用等等,非常复杂。
我们有些脱贫政策和扶贫政策,可能和一些发展理念之间还有需要进一步磨合的地方,所以这个工作非常繁重,从规模来讲也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你要解决所有的脱贫问题,那很复杂,不是说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很简单的事情。所以,新一届党中央也提出来了要精准扶贫,就是说要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的不同情况,找到原因,一个地区一个对策,来为它制定适合于它的脱贫政策,适合于它脱贫以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才能够解决掉贫困。这就需要大量的细致工作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核心任务,同时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够实现。
杨团认为,脱贫这件事情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实际上经济脱贫、社会脱贫、文化脱贫、生态脱贫都是有实际内容的。像文化脱贫,也是有意义的。尤其是很多农村地区,原来它有自己的一套地域文化,但是这些问题随着人都进城了,留下的人越来越少,有一些传统的习俗、穿戴、食品等等东西都没了,这些东西最后没有了,最大的坏处是缺乏凝聚力了,这个地方大家也不愿意再回来了,有的村子就干脆一个人都不回来了,整个村子就等于没了。人都没了,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大家对于家乡、对于生态再也没有那一份情怀、那一份感情。这样走下去的话,其实对区域化问题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文化、社会方面的影响,表面看起来不像经济那么快,那么直接,当年就见效,到底这个事有钱赚还是没钱赚,但文化会长远深刻地影响这个地方。
生态也是这样,今天看不出来,我上了点化肥,对土地有多大的损害?但10年下来再去测那个地,基本上长不出好东西来了,长出的东西都有毒。所以,这样的脱贫是有短期和长期效应之别的。
在中央提出5年脱贫的口号下,一定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一定不能只奔着经济上提升了,所有人收入达到多少以上就算脱贫了,一定要综合性考虑,要考虑得更加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