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于10月29日发布。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勾画蓝图,万众瞩目。公报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时期的一个硬任务,如何理解全面小康?它涵盖了哪些方面?为了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我们需要重点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呢?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对此作出解读。
赵锡军指出,从经济的角度来讲,摆脱贫困、生活不窘迫,大家生活得相对比较快乐,这个时候就是一个小康社会了。当然有主观的判断,也有客观的要求。从经济指标来说,人均GDP比2010年翻两番,总规模也要比2010年翻两番。按照这个测算,到2020年,人均GDP要达到13000美金左右。按照目前联合国相关的一些统计,人均GDP超过12600美金就算是中高收入国家,那个时候我们就要进入到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这个意义非常重要。
如果达不到那个程度,到了那个时候意味着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就跨不过去,就会像现在很多拉美国家那样,永远发展不到发达国家的行列,永远原地踏步,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越过这一关,就意味着我们后面能够超越中等收入陷阱,朝着发达国家的目标更好地、更快地迈进一步,为后面我们更好的生活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这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
“另外,全面实现小康,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来发展‘五位一体’的理念,不仅仅是经济,包括社会、生态、文化,包括其他的方方面面,是一体化发展的。”赵锡军指出,经济方面提升了,其他方方面面也要有所提升,包括总体的素质、管理、治理、国民的行为都要有所提升。这里面有一些客观的要求,特别是像社会保障方面,脱贫方面,不能再有贫困人口了,社会保障方面也要有一个底线、保持一定的质量,国民生活相对来讲有尊严,这些东西有客观的要求。
杨团认为,重要的是在扶贫方面,这次非常明确地提出全面建设小康,所有的贫困县都要摘帽,过去区域性的差异,特别是像西藏、贵州、云南等地及老区,它们要区域性整体脱贫,而这种整体性脱贫是需要费很大气力的。我刚刚参加了一个关于西藏的会议,中央现在把资金和人力都堆上去,但用什么方式呢?光堆钱行吗?也就是说它需要很多的社会政策,包括社会政策里的生态的部分和生计的部分、生活的部分,“三生”的部分怎样做结合。所以,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是需要一种整体配置的,经济、社会、文化整体配置,特别是在这些有困难的地区要进行整体配置。这次提出来是硬任务,一定要在5年后实现的话,应该说挑战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