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姑娘薛璐和丈夫李贺开了一家多肉植物大棚名叫“美诺花园”,位于北京西四环,距离天安门直线距离只有10公里,同北京其他类似的园艺大棚相比,这里的位置显得“核心”很多,一到周末大棚对外营业,会有大量多肉植物爱好者涌入大棚,挑选自己心爱的肉植。
多肉植物大多是指植物营养器官的某一部分具有发达的薄壁组织用以贮藏水分,在外形上显得肥厚多汁的一类植物,在最近三四年时间内由日韩等东亚国家传入中国后迅速风靡。许多年轻女性将这些植株娇小、养护容易、占地面积小的植物形容为萌物,办公室和起居室的窗口迅速被这些植物占领。
从爱好者到生意人
2011年,29岁的薛璐偶然从花卉市场花了五元钱买回三盆多肉植物,从此爱上多肉植物,同其他多肉爱好者不同,薛璐从单纯的喜爱发展成了一个经营多肉植物的生意人,这样的一个转变实属偶然。
自从爱上多肉植物,薛璐便不断往家里添置新品种,很快丈夫李贺也“深陷其中”。李贺用多肉植物的叶片培育幼苗,这些叶插苗数量越来越多,把家里的小院占得满满的,于是2013年初,小两口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叫“美诺花园”的网店,把这些幼苗放上去销售,没想到反馈甚佳。虽说那时一个月的销售额只有几百元,但李贺却从中看到了商机。
2014年,从事IT业的李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选择——辞职。要知道,在中国IT业是一个比较挣钱的行业,放下高薪工作,完全转入一个陌生的行业,这对33岁的李贺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然而薛璐对丈夫用爱好进行创业的选择表示支持,两口子在2014年3月租下了位于海淀区的种植大棚。
美诺花园网店的生意越做越大,到一年后的2015年4月,这家店铺已经成为淘宝网上北京地区销售量最大的多肉植物店铺。薛璐向记者介绍,网店最多在线400多种商品,实体大棚里品种还会多上一两百种,目前网店每天的浏览量能达到六千到八千,换来每日两三百单生意,一个月下来销售额可以达到80万元左右。可以预计2015年秋天多肉植物销售旺季到来时,月销售额突破百万是大概率事件。然而,薛璐介绍,同许多类似的网店相比,他们的利润率要低很多,大概毛利率在20%左右。
谈及目前中国多肉植物市场,薛璐说:“中国多肉销售品种和价格都很混乱,跟消费者的不成熟有直接的关系。美诺的顾客80%是都市年轻女性,其中不乏初高中生,这样的消费群体具有冲动消费、消费能力不稳定的特点。相比,在欧美培养多肉植物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他们具有相当专业的水准,而日韩国家消费主体大多集中在中年家庭妇女,精打细算且有大量时间打理园艺。” 当然,消费群体的年轻化绝非劣势,这也预示着在中国,多肉市场发展潜力不可预估。
目前,美诺花园先后租下临近两个大棚,现在三个棚分别用于育苗、网店发货和周末对外销售。薛璐觉得租用的几个大棚现代化程度太低,因此俩人最近正计划换一处更现代化的大棚,“恒温,一年四季永远保持一种状态,整个生产效率会高很多。”对于未来,她还有更多具体的打算,比如扩大经营范围,“草花、矾根都是我想发展的方向,喜欢多肉的人基本上都会喜欢这些植物”。
在办公室里种蔬菜
在城市里养多肉植物往往会遇到幼苗长不好的问题,这是因为无法为它们提供足够的光照时间和强度。现代都市的办公楼里,阳光算是稀缺资源。万通地产旗下的“绿空间”项目组的办公室也并没有特别充足的光线,但却充满花香和绿意。
记者造访时,北京正好在刮沙尘暴,从风沙里走进他们的办公室,几张办公桌旁边,十来个木头做成的框架,生长着茂盛的洋甘菊、薄荷、小油菜、百里香等香草和蔬菜,框架上方有仿照太阳光的灯管照明。另外一个相对阴暗的角落,没有设置灯光照明的木箱里,则生长着各种蘑菇,充满植物的办公室仿佛变身植物园或者植物实验室,让人忘记了户外的飞土扬尘。
张恂是“绿空间”项目组的负责人,整个项目组只有四五个人,干的活儿看上去也远远没有“美诺花园“那么有商业目的性,目前虽然在“绿空间”的淘宝店上有木框架、灯光照明设备、培养基土和苗种的室内绿植套餐出售,但项目组的主要精力并不在出售产品上,他们现在每周组织四五场活动,前往北京各个幼儿园,教小朋友如何种植蔬菜和香草,同事项目组同包括“今日头条”在内的新兴移动互联网公司合作,将这些发光长菜的木箱子堆进他们的办公室。“这个项目的想法最早来源于日本的植物工厂,光温养水都可以人工控制。我们觉得可以在干燥缺水的北方城市试试。”张恂介绍。
这个看上去跟“做生意”和赚钱没有多大关系的项目,是如何在一个商业化高度集成的房地产公司内产生的呢?2010年左右,万通董事长冯仑在他的地产商业规划中提出了“万通立体之城”项目,这是一个智慧城市的概念,核心是产业与城市合一,在项目中应包括医疗、都市农业等高度现代化的服务,目前这种模式的“立体城市”已经出现在温州和西安。“绿空间”正是为了研发立体城市中的都市农业而诞生的,包括张恂在内的几名年轻人从不同的领域汇聚起来,开始做各种实验与尝试。
“绿空间”最终选择的模式将安全的生态农业同室内家居结合起来,降低了生产的劳动难度,又让普通人增加了同农作物的接触,在农业产出的目的之外,同家居结合,也起到装饰营造绿色空间的作用。“比如放在餐厅、客厅里,几层植物箱子可以摞在一起,按照空间的高度宽度进行乐高式的拼接组合,拌沙拉的时候随手摘下薄荷叶,包饺子时割一茬没有农药威胁的韭菜,会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张恂对这种产品抱有很好的预期。
“绿空间”目前的主要方向是绿色生活概念推广,让更多生活在枯燥城市中的人了解和向往这种绿色生活生产模式,待积累到足够受众时,他们才会考虑做商业化的计划。
治愈咖啡馆
张恂团队目前着重培养的就是潜在消费群体的生活模式。越多人接受绿色生活概念,他们的商业前景就越好。从这个角度看,“壹勺子糖”跟“绿空间”有些类似,不同的是“壹勺子糖”是一个绿色咖啡馆。这个咖啡馆坐落在北京有名的胡同铁树斜街。
2013年10月,北京国际设计周以“设计之都•智慧城市”为年度主题,将很重要的场地放在了前门外的几条胡同,许多城市规划设计和各种先锋设计陆续出现在胡同里,而铁树斜街也是其中一条。设计周结束后,政府和当地社区开始针对几条胡同进行招商,意图将其打造为创意产业类的积聚地。2014年年初,“壹勺子糖”安家落户了。
咖啡馆的场地改造于当年一家社区工厂——北京继电器厂,目前这家厂的厂名还保持在咖啡馆的正门上。因为胡同内建筑年代久远,经营者Lin Lin在入驻前对屋子进行了严格而长时间的修缮,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更贴近绿色田园风格的空间。壹勺子糖主打的概念是“健康生活和绿色有机”,在咖啡馆的楼顶露台,店主种植了大量的花卉、蔬菜和香草,基本能供应店里的需求。
花草环绕中,西班牙主厨为顾客精心烹饪,顾客品尝到的,正是身边种植的植物,那种感受十分特别。同时咖啡馆的一楼也出售从各国采购的健康有机产品,除了绿色有机食品外,一些有机农场制作的植物洗护产品也受到顾客的欢迎。
店主Lin Lin介绍,咖啡馆的顾客往往是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城市白领,他们追求更有品位的生活,更安全的食品和更绿色的生活环境。Lin Lin说:“壹勺子糖这个店名,取自美国老电影《欢乐满人间》中的歌词,‘A spoonful of sugar helps the medicine go down. ’。人生苦如药,随时需要一勺子糖来帮助治愈。”
正如Lin Lin所说,城市生活往往是忙碌枯燥的,人们像陀螺一样每天不停的转,因此人多人会选择一个惬意的空间去治愈疲惫。绿色生意之所以在中国的大都市里迅速发展,很大程度在于高强度工作中的人们,身体和精神都对这种惬意表达着爱慕之情。不管是多肉植物,还是室内农田,或者是绿色咖啡馆,都是都市人对于绿色化生活的不懈追求,这是人类对于大自然最本真的渴求。(记者 胡月/《今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