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能实现华丽转身,避免成为新《环保法》的“刀下鬼”,将是众多企业在2015年需要面临的一道重大难题。
位于重庆市永川区的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不久前收到了一份百万罚单。这份由重庆市环保部门开出的巨额罚单,事因该企业“违法排污拒不改正”被“按日累加”计罚,共罚款110万。
自年初以来,多家企业成为环保新法的“刀下鬼”。
多家企业撞“封停”枪口
今年1月底,深圳市环保部门对四家企业采取查封、扣押强制措施,处以10万到30万不等的罚款。记者了解到,这四家企业均从事五金加工业,其作业产生的酸碱废水及粉尘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至茅洲河,致使污染严重。
深圳环保部门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在过去,对这类企业最多也只能进行罚款和责令停产,如果企业拒不履行处罚决定,走法律程序的话,行政复议、诉讼等一系列流程办下来,起码需要数月。而新修订的《环保法》实施后,无疑给这些“麻木”企业一记重拳。《环保法》第25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实际上,罚款一直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多年来,对污染企业的经济处罚并未取得应有的震慑效果。
根据之前的《环保法》,对污染者最高的罚款是100万元封顶。企业排污的违法成本相比购买一套处理污染物的设备来讲更低一些。而今后,企业拒不改正的成本将大大提高,处罚没有了上限,企业污染时间越长,罚单数额就越大。相比较而言,他们可能就更愿意上新设备来解决排污问题。
不过业内多位专家也表示,新《环保法》只是提供了手段,是否能够起作用,还要看地方政府和环保执法部门的落实程度。
重压之下多行业无法“任性”
2015年将是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高污染行业的环保大限。
东北某家300万吨产能的钢铁企业负责人面对记者采访时颇为感叹:“新《环保法》实施后,我们增加环保设备的投入就达到七八亿,预计未来还要增加。”
随着“史上最严环保法”发威,不少行业感到深深寒意。尤其是对中小钢铁企业来说,压力巨大。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钢铁行业或许又将掀起一轮腥风血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近日就曾表示,当前钢铁企业最需要高度关注新《环保法》,“企业违法违规的成本越来越高,付出的代价将会越来越大。”
与违规成本相对应的是,钢铁行业低价格、低效益的局面仍没有改变。据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钢铁价格总体呈现波动下行走势。去年前11个月,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累计钢材平均结算价格同比每吨下跌345元,降幅为10.02%。在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上尽管比上年有所改善,但是销售利润率只有0.74%,在整个工业行业中仍是垫底的。
一位国内钢铁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新《环保法》真的得到严格执行,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尤其是对民营钢铁企业的成本冲击将会非常明显,在重压之下,将会倒逼行业洗牌加速。
值得一提的是,在钢铁行业目前普遍亏损的背景下,企业进行环保改造的积极性并不高。“环保改造需要的资金量非常大,但是现在钢铁利润率如此之低,银行贷款又比较困难,钢铁企业确实没有钱进行改造。”上述钢铁企业负责人如此感叹。
据中国钢铁协会估算,要符合新《环保法》,除矿山外,钢铁企业生产全流程、全系统的技术改造,总计需要500亿元以上的资金。
其实,很多行业都面临相似的情况。分析人士认为,化工行业也是环保“高压区”。
大宗商品数据提供商生意社总编刘心田认为,如果按照最严格的环境标准考核,化工行业达标合格的企业不超过30%。在实际情况中,化工企业主要是工业“三废”的排放,但是对它们的环境监测很难。大型企业的排放量比较大,容易被监测到,而且大企业多会有专门的净化车间。但是小企业往往是直接排放的,且排放量比较小,常常容易被忽视。
除了钢铁、化工外,家居行业、涂料行业、家具行业、印染行业等也都将面临巨大考验。
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在“史上最严环保之风”刮起来短短两个月时间,不少企业齐呼“压力山大”。如何能实现华丽转身,避免成为新《环保法》的“刀下鬼”,将是众多企业在2015年需要面临的一道重大难题。
业界共识是,新《环保法》实际上是在倒逼各行各业转型升级。新《环保法》形成了一套更加严厉的倒逼机制,迫使企业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来提高自身技术、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的水平。
据了解,为应对新《环保法》重压,一些企业在斥巨资改善环保设备之后,企业平均生产成本变相上移,这对于一些本身处于“寒冬”的行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钢铁行业便是一例。
有专家预测,在新《环保法》实施的威力下,2015年钢铁行业将迎来一场大洗牌格局。
不过,专家也指出,国家通过新《环保法》和新标准的执行来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淘汰一部分落后的企业,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
从另一方面来看,新《环保法》的施行必将激发更大的市场需求,但随着环保企业增多,唯有兼具优良治理效果和低运营成本的环保服务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通过调查发现,面对新《环保法》,一些以往不愿意主动实施环保生产的企业,不得不严格按规定执行。但在一片“严打”声里,企业主动进行环保改造的积极性并不高。
对此,上述专家告诉记者,新《环保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企业只是一味地规避政策法规制约,实际上也是一种“不思变”的行为。企业与其在新《环保法》面前手忙脚乱,挖空心思寻找政策法规的漏洞,不如借新《环保法》的出台,对企业进行工艺、流程、技术上的转变。(文/童芬芬,《中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