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使用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应不断增加,直接导致地球温度上升以及随之而来的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甚至一些岛国正在面临消失的绝境。
从1990年启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以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不仅始终是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积极参与者、推动者,并以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作出减排承诺,切实履行了自己在全球环境保护方面的义务。
中国减排力度和成效显而易见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特殊发展阶段,面临着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生产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能源利用效率低、排放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
尽管如此,为了子孙后代、也为了全人类的利益,中国政府一直努力破解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2007 年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制定并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9年11月25日,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作出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最为重要的是,将此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订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整个国家的污染治理进程明显在加速。
李克强总理2014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要像向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在2014年9月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张高丽副总理作为习近平主席特使,又一次郑重宣布中国将尽早提出2020年后行动目标,努力争取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尽早达到峰值。
2014年11月,中国与美国一起宣布的各自2020年后气候行动目标里的一项内容,其中中国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左右。美国布鲁斯金学会感叹说,中国要实现非化石能源占到整个能源的20%的目标,相当于再造一个目前美国的总发电量。
在这一系列承诺和努力下,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发展新能源看,中国可再生资源的装机容量占全球24%。中国核电在建规模在世界上是最大的;从2007年到2013年年底,中国水电装机总量翻了一番,风电装机总量增加了60倍,光伏发电装机增加了280倍;
从增加碳汇看,中国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
从节能看,1990年-2010年,中国累计节能量占了全球总节能量的58%,仅 “十一•五”期间(2006-2010),5年期间中国能源强度下降20%;
从资金安排看,2012年以来全社会环保的投资每年大概新增1000亿元;
从减排效果看,2013年与2005年相比,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28.5%,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25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