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天蓝了,山绿了,水清了

发布时间: 2015-10-20 10:11:25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李禾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新疆 天蓝 山绿 大气治理 水质治理 荒漠化治理

喀纳斯:让水更清

位于阿勒泰地区的喀纳斯以“山青、水美、湖怪”而闻名于世,随着游客的纷至沓来,游客在喀纳斯景区的吃住行成了景区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为了保护喀纳斯美丽的山光湖色,阿勒泰地区在喀纳斯景区陆续拆除、搬离部分旅馆等接待设施,下撤至离景区30公里外的贾登峪服务区,实现游览区与生活区分离。

记者爬上可以一览喀纳斯湖的观鱼台。景区工作人员说,喀纳斯湖对面的水边原本是一个村庄,当时开办农家乐,生意很火红,但是产生了生活污水污染。为了保护景区环境,村民搬到观鱼台同侧,远离湖水的地方。

而喀纳斯旅游区禾木景区接待设施以及禾木乡政府,也下撤至距原村1.5公里的“入口服务区”。除搬迁外,景区还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科学处理生活污水,对景区垃圾实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大力使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环保、经济、方便的清洁能源。

新疆水资源缺乏,“保护好水”成了自治区环保工作的重点。继新疆最大的湖泊——博斯腾湖纳入中国8个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湖泊之一后,从2012年起,喀纳斯湖、乌伦古湖、赛里木湖也列为新疆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湖泊。

目前新疆79条重要河流水质优良率由2009年的88.3%提高到94%;湖库优良水质比例由43.3%提高67.8%,远高于中国平均水平。

阿克苏:从荒漠戈壁到“人进沙退”

从阿克苏红旗坡农场往温宿县城去,一路上,随处可见成片的苹果园、枣园和核桃园;可有谁想到,20年前,这些地方都是戈壁和荒漠。

阿克苏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曾是“被绿色和生命遗忘的地方”。这里土质贫瘠,水土流失、盐碱化和沙漠化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20世纪80年代,年浮尘天气超过100天,季风时节,狂风挟带着黄沙铺天盖地。1986年,阿克苏行署毅然决定建造大型防风治沙生态林工程——柯柯牙绿化工程,一场人与自然艰苦卓绝的持久战拉开了序幕。

柯柯牙三北防护管理站包伟说,栽下的树木需要浇水,人们挖沟渠,引来天山的雪水。但放水浇100亩地一次需要15天,那时人们就穿一件大棉袄,住在地里,一人一天只能吃三个馕。“送饭的人把馕放在沟渠里,顺雪水流到地头。浇地的人拿到馕时,馕已经泡软了。”

就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阿克苏人历经33次209.96万人(次)参与的造林工程大会战,累计植树造林20.8万亩,栽植各类树木1337万株,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在阿克苏、温宿县形成了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的绿色长城。昔日的荒漠戈壁,如今成了国家园林绿化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更被联合国评为“全球500佳境”之一。

2013年,柯柯牙绿化工程项目区果品产量20万吨,实现经济总收入21.54亿元,提供6000余个就业岗位。

目前阿克苏已在实施柯柯牙五期规划,到2020年工程总面积将达25万亩,届时将与阿克苏市、温宿县以及兵团一师、红旗坡农场、实验林场等地相连,在阿克苏地区形成50万亩、长达200公里的绿色屏障,全地区森林覆盖率达6.5%。

阿勒泰:重新绿化起来的城市

据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阿勒泰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2天,达标率高达99%以上,其中一级优级别天气就有267天,成为全疆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而在全疆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排名中,阿勒泰市已连续多年保持全疆第一。

如此之好的城市空气质量完全得益于近些年阿勒泰市生态环境极大改善。阿勒泰市坐落在山窝子里,市区两侧就是将军山和骆驼峰。据介绍,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生火做饭特别是冬季取暖主要靠采伐树木,久而久之,将军山和骆驼峰上的很多灌木被砍掉了,山林成了秃岭。

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阿勒泰市近些年加大对将军山、骆驼峰等城区周边荒山绿化力度。阿勒泰市住建局局长李志兴说,包括冬季降雪在内,阿勒泰年均降水才200毫米,但蒸发量达1900毫米/年,山上植树难度大。于是,阿勒泰不断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建成中水库,利用中水冬蓄夏灌解决荒山绿化缺水难题。

站在将军山半山腰的凉亭里,记者看到山上山下,一个个土坑整齐排列着,每个土坑里都种着各种树苗。有黑色的水管沿土坑蜿蜒,浇灌树苗。

截止目前,累计绿化荒山1.3万亩。植树140余万株。正坐在凉亭里休憩的市民马立明告诉记者,阿勒泰市周边都是高山,风不大,但由于植被破坏,沙尘增多了,一阵阵的。随着绿化后,空气质量大幅好转,尽管现在退休了事情不多,但连家里的地板也不需要经常擦了。

据统计,新疆自治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目前新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新疆国土面积12.87%,位列中国第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