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扶贫办四举措找准贫困户 初步摸清底数

发布时间: 2015-10-17 19:19:15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王虔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国务院扶贫办 贫困户 底数 建档立卡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王虔) 10月17日是中国第二个扶贫日、世界第23个消除贫困日。10月16日, 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办。当天下午,“国际发展议程与精准扶贫高级别会议”举行,与会嘉宾重点围绕国际发展议程与宏观减贫战略、中国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与国际减贫经验进行交流研讨。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主任刘俊文介绍了全国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有关的情况。

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主任刘俊文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王虔摄

“为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战略,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启动了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建档立卡就是对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县的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形成电子档案数据库,并实施动态管理,” 刘俊文说,“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基本建成农村扶贫对象基础数据库。”

他介绍,为切实找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扶贫办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明确识别标准和规模。“贫困户的识别主要是按照国家的扶贫标准,就是2013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同时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 刘俊文表示,贫困人口的总体规模,是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底贫困人口规模8249万人为基数,各省的规模原则上与国家统计局数据一致。

二是规范程序步骤。贫困户的确定有五个步骤,分别是农户申请、村民评议、村别共识、乡镇审核共识和县级复审公告,“现在如果到贫困区贫困村去考察,都可以看到保存完整的贫困户的档案资料。”

三是广泛动员干部参与。“我们动员了约80万干部进村入户,把建档立卡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标准和程序宣传到村,到户,做到家喻户晓,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四是省市县乡各级组织专项核查。对于督察核查发现的问题,要求各地及时整改,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虚心接受群众意见。

刘俊文指出,通过近两年来的努力,建档立卡工作初见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制度框架。近两年来围绕建档立卡工作,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文件,明确了贫困户的识别标准,认定程序,数据指标体系以及即将印发出台的脱贫认定的规范性的文件,基本形成了扶贫对象从识别到管理再到退出的一整套制度框架。

二是初步摸清了底数,掌握了贫困村贫困户以及贫困人口的区域分布、致贫原因、年龄分布、劳动力状况、务工状况、文化程度等基本的情况。

三是为政策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建档立卡数据已经在扶贫开发当中工作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正在进行的‘十三五’扶贫规划的制定,革命老区精准扶贫规划的制定,六个一批扶贫帮扶措施政策的出台,都使用了建档立卡的数据,再比如雨露计划,帮扶扶贫,移民搬迁等扶贫重点工作开始使用建档立卡的数据。”

四是建档立卡的信息系统为扶贫开发“六个精准”的落实提供了基础数据。“建档立卡信息系统虽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总的来看还不完善,下一步我们要按照边建设边使用,以使用促完善的要求进一步抓好建档立卡的工作。” 刘俊文介绍,首先是搞好建档立卡回头看,确保扶贫对象精准,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逐一进行审核,会同相关部委开展专项督察和考核问责,切实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其次要因户施策,制定有帮扶的计划。

刘俊文表示,要引导各类扶贫资源,确保资金项目安排精准。同时全面推进精准扶贫信息建设,建立扶贫开发大数据分析平台。最后,要对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严格扶贫对象的退出程序和标准,实现贫困户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对当年报告的脱贫户,我们要组织第三方评估,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要严格问责,确保真脱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