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生态移民脱贫路:新家园新生活

发布时间: 2015-09-25 10:49:12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王虔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宁夏 生态移民 月牙湖 西海固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王虔)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小塘村,52岁的罗永兴站在自家的庭院里,他的兔舍在几天前迎来了第一批“新生儿”,足有600只。他预计这些小兔子将带来8000-10000元的收益,一年中,他的种兔会有八次生育期。此外,他还有30亩种着玉米和小麦的耕地,圈舍中还养着羊。这份安稳生活背后,是他20多年前的“背井离乡”。

罗永兴兔舍中的兔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王虔摄

罗永兴是早期的生态移民,90年代,他从自然环境恶劣的宁夏海原县李旺乡移民到小塘村。通过政府帮扶和自身努力,他从住“地窝子”到拥有了一份家业。今年,当地与兔肉加工企业合作,为移民提供了新的增收途径,罗永兴是最早搭上这趟“顺风车”的人之一。他从企业购入种兔和饲料,兔舍所出的兔子将在75天出栏后,直接被企业以每公斤16元的价格回收。

像罗永兴一样,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量生态移民在“新家”开始了新生活。记者随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三西”扶贫开发现场会议考察采访了解到,“十二五”期间,银川市兴庆区共承担了3979户1.68万人的生态移民安置任务,全部安置在月牙湖乡滨河家园生态移民安置区。

安彦龙和马秀录工作的红树莓基地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王虔摄

安彦龙就是其中之一,43岁的他去年从六盘山东麓的彭阳县移民到兴庆区滨河家园一村。那里是生态移民安置村,所有移民自出12800元就可以获得一套造价为几万元的54平米平房。安彦龙在兴庆区的红树莓种植基地找到了一份工作,这个基地是企业与月牙湖乡共建的,安彦龙负责整个基地2500亩土地的滴灌管理,每月可以领到3000元的工资,而以前他一年的收入是一万元。

与他同在这个基地工作的马秀录是一名“90后”移民,同样来自彭阳的他住在滨河家园二村。“我负责红树莓在冷库的分选和装箱,一年收入五万。”这位1991年出生的回族小伙子腼腆地说。

在这个基地,有很多像安彦龙和马秀录一样来自滨河家园安置村的村民,他们负责基地的除草、管护、采摘等种种方面,除了在这里做工带来的收入外,他们将土地流转给基地,每亩能获得300元的流转费。“这个价格是为了在早期支持企业,在流转的第四年,流转费会上升到700元一亩。” 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头营镇圆德移民新村村景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王虔摄

在宁夏著名的“西海固”地区,固原市原州区生态移民白风保有着自己的心事。49岁的他从寨科乡北塘村移民到原州区头营镇圆德移民新村,从窑洞住进了统一建造的安置平房,用上了天然气,生活条件比之以前有了巨大提升。在这里,村民自出3000元就可以得到一个四分地(200多平米)大小的温棚,种植西红柿、黄瓜、白菜等蔬菜。“种出来的菜有时零卖、有时卖给菜贩,一年能收人四五千。”但是除了温棚之外,由于当地自然条件限制,他没有其他的土地。他现在的心愿,是希望在菜棚里能有一个机井,“如果政府能给些养牛养羊的项目就更好了”。

后记

生态移民是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

宁夏西海固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是我国六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对西海固地区贫困人口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移民工程,累计搬迁贫困人口66万人。“十二五”期间,宁夏举全自治区之力,实施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让35万贫困人口告别西海固,让他们实现异地安家、异地创业、异地致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