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王虔)曾记畔村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王乐井乡,全村有728户2058人。这里自然灾害频发,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达到2000毫米。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138户481人。记者随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三西”扶贫开发现场会议考察走访时了解到,在这个环境恶劣民生困难的地方,金融扶贫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曾记畔村办公场所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王虔摄
曾记畔村2007年正式启动实施互助资金,到2015年6月,资金总量达到415.46亿元。在2012年,曾记畔村又首批进入了“千村信贷”,将获得互助资金贷款后仍不能满足需求的社员推荐给信用社,他们能得到放大1-10倍的贷款。同时,村里还通过项目捆绑,推广“普惠+特惠”的扶贫模式。村支书朱玉国认为“有了贷款的资金支持和还款的压力,贫困户们才能更好敦促自己‘造血’,而不是总等着国家救济。”
盐池县建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首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系统,改变原有评级授信标准,将贫困户的诚信度占比由原来10%提高到60%,家庭收入30%、基本情况10%,降低了贫困户评级授信门槛。评级授信A级贷款额度为5-10万元;B级贷款额度为2-5万元;C级贷款额度为2万元以下,每2-3年重新评定一次。
关于信用问题,朱玉国非常自豪,因为曾记畔村的借贷款回收率是100%,“信用环境非常好”。2015年,全村138户贫困户接受评级授信,有22户被评为A级,得到90分以上的评分。77户农户获得了483.5万元的贷款,户均贷款6.3万元。他们全都获得了富农卡,能够随时支取资金,不用时随时归还,让村民们少跑路、少缴利息。
张国定家的羊圈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王虔摄
村民张国定今年48岁,2006年,当时还在跑运输的他因为一场事故急速致贫。盐池有养羊传统,无奈的他只能回乡养羊。“当时是贷款,有了本钱以后养了二十几头羊,那年卖一只羊就赚出了一只羊的钱。”后来,他就一直在家养羊,现在,他在评级授信中被评了A级,贷了10万元,羊圈里有240头羊。贷款让张国定走出了当年的经济困境。而眼下,还有一桩事困扰着他:今年羊的行市非常不好,羊皮价格跌到原来价钱的十分之一,肉价每斤也跌了10元左右。“今年基本没什么赚头了。”遇到这样的情况,贷款还能还清吗?“那是必须要还清的,穷人嘛,靠的就是信用了。” 张国定坚定地说。
像张国定一样,曾记畔村的很多人都体会到金融扶贫的益处。“2010年村里人均纯收入是2400元,现在提高到4800元。过去村里是‘空壳村’,现在通过互助资金提取的公益金,已经有12万多了。”朱玉国介绍。这位年少时母亲因病无钱医治辞世、自己也因为贫困而辍学的村支书,心里一直有四个梦想:“一是资金量达到了300万,就拿出10万元解决全村的医保;二是资金量达到了600万,就用15万元解决18-60周岁村民的养老保险;三是资金量达到了800万,就解决全村贫困户孩子上大学的学费;最后,我还想建一个农民自己身边的草根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