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估计,我国“十三五”期间年度的口粮消费总量预期值大约2亿吨,其中谷物大约1.8亿吨;饲料粮消费预期值大约4亿吨,其中谷物大约2.7亿吨;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谷物年度消费总量预期值大约3.5亿吨。而实际上,我国“十二五”期末年度的稻谷、小麦和玉米的实际总产量已经超过5亿吨,粮食总产量超过6亿吨,年度进口粮食大约1亿吨。对比新阶段每年的国内粮食消费量与实际产量和进口量,即使不考虑国内粮食库存量,每年的主要谷物国内实际产量明显地高于居民食物消费需要量,粮食新增供给量也明显地高于用于满足居民直接和间接的粮食消费总量。
从我国粮食实际产量和进口能力与居民需要的粮食消费量的对比来看,“十三五”期间,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相当高,特别是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每年新增粮食供给量与当年居民食物消费的粮食需要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过剩情况,粮食供给相当宽松。
面对我国粮食供求情况,有人提出我国粮食供给过多了,应该将我国粮食生产能力降到5亿吨以下的水平。这种观点是否有道理呢?
观察和比较国际上粮食安全保障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我们不难发现普遍地存在着粮食总供给量明显地超过食物消费的粮食需要量,有的国家和地区粮食总供给量是居民食物消费的粮食需要量的几倍。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确保粮食安全,特别是口粮绝对安全,要求主要用于口粮的谷物生产必须保持一个较高的保障程度。既然如此,那么每年度就可能出现实际产量大于实际消费量的情形,这该怎么办?如果因为追求口粮高保障而没有处理好年度多余的主要谷物剩余量,且国家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而没有出现以丰补歉的情形,长期的年度谷物剩余累积就可能出现高库存,造成资源、财力和粮食的浪费,最终会使主要用于口粮的谷物支持保护政策所带来的矛盾冲突不断加剧,使国家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而确立的主要谷物生产高保障目标无法长期坚持。
解决口粮绝对安全及其所要求的主要谷物生产较高保障水平与其所可能带来的累积性相对过剩难题,就需要加大科技攻关,放宽一般情况下粮食加工业发展的限制,开发用于口粮和饲料粮等的多用途功能。除了出现用于保障粮食安全的谷物供求出现明显缺口,且国际市场供求也很紧张和国内谷物进口受阻等特殊情况,应允许一定数量的相对过剩谷物用于非食物用途的加工需要。我国在加大土豆主粮化等科技储备的同时,也需要加大主要谷物非食用等方面的科技攻关,不要片面地为了追求口粮绝对安全而仅仅开展主粮化科技研发。主要用于粮食安全的谷物多用途开发成功了,虽然增加了非食用加工等与人吃饭争粮的风险,但也扩大了国家调控粮食安全的空间,为国家在特殊情况下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带来了可能,创造了条件。
(李国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