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大格局下研究《可持续城市与社区标准》

发布时间: 2015-08-26 13:29:38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李飞  |  责任编辑: 焦梦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绿色发展 循环发展 低碳发展 城镇化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李飞)2015年1月1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佳粹(中国)环境发展中心在京举行“SUC可持续城市与社区项目”签约启动仪式,正式宣布启动编制《联合国可持续城市与社区标准》。

“SUC可持续城市与社区项目”是联合国环境署首次针对发展中国家,并先期从中国启动的可持续发展实效行动和示范项目,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署执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纳亲自倡议,前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署执行主任克劳斯•特普费尔担任项目总顾问,前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峰会秘书长沙祖康担任项目名誉理事长。

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联合国可持续城市与社区标准》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呈现在大众的眼前?又如何与中国国情接轨?如何服务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以下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程会强研究员的见解。

十八大之前,中国循环经济、低碳发展和绿色经济相对独立,循环经济侧重于资源循环利用,低碳发展侧重于能源与气候,而绿色经济则侧重于生态领域。十八大第一次提出了“三个发展”协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强调“三个发展”要紧密结合、有机统一,并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龙头,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

概言之,建设“美丽中国”,有三大主题任务: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需要采用三条实现路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实现三大主题任务时,需要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贯穿全程。绿色发展是纲,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是目。纲举目张,相得益彰。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是绿色发展的一体两翼,三者融会贯通。在本质上都是可持续发展,可实现协同效应。由此,“三纵三横”就基本上构画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脉络。十八大标志着中国发展进入了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

在城市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国已开展诸多探索和试点,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美丽乡村”、“绿色社区”等。联合国要编制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建设标准,不仅符合中国当前的发展形势,同时也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尤其是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建设产生强有力的推动。

在中国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大格局下,编制《联合国可持续城市与社区标准》,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首先是要借助中国已有基础。联合国“可持续城市与社区标准”,既然选择在中国率先研究实施,那么就要与中国现有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接轨。借助于中国已开展的可持续城市与社区建设的试点、示范,既可以在此基础上好中选优,提供实践样本;又可以借鉴中国已有的建设标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

其次是要有普适性,也叫通用性。联合国“可持续城市与社区标准”不能是单独为了中国编制,仅成为中国可持续城市与社区的标准。而应是以中国为蓝本,面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制定实施,这样既对中国下一步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同时对其它发展中国家甚至推动世界的城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也有指导作用。

最后就是要有可操作性并可推广。制定标准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评价,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引导实践。就是要树立标杆,然后鼓励更多的城市和社区来学习和借鉴,进行复制和推广,最终让每个城市和社区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我希望联合国“可持续城市与社区标准”能开拓出一条“金光大道”,为“美丽中国”与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