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大报告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三五”阶段,中国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与风险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增长格局转变、国际产业分工深化、全球投资贸易规则升级、能源资源版图重组;国内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动力实现切换,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及问题日益凸显。深刻理解新常态下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内涵,主动应对国内外经济领域的新情况与新变化,对于中国当前统一认识、谋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进入温和低速增长与较低就业水平、较低通胀水平并存的“新常态”发展阶段,主要国家经济情况呈现分化,经济增长潜在水平下移。受外部冲击与内部要素优势变化,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党中央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局,作出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论断。这是在全面分析经济“三期叠加”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对我国经济发展长期趋势的科学分析。近期,国家再次提出,“十三五”发展阶段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回落,由接近10%的两位数增长放缓至7%左右的增长水平。速度放缓不意味着经济失调,这既是内外部发展环境变化的结果,也是宏观调控主动作为的结果,还是经济发展追求质量与效益的选择。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在目前世界上仍属较高增长水平。同时,在经济增长速度基本稳定并处于合理区间的基础上,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社会就业情况保持良好,物价水平涨幅平稳。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改善经济运行结构,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增长的大格局并未改变,仍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
经过三十余年改革与发展,中国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较为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形成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国际贸易国家,具有完备的制造业体系,良好的科学技术基础,广阔的市场体量空间,经济发展抗冲击能力不断提高。一是,中国经济体量大,外汇储备多,财富积累较充足。当前虽然经济增长速度在回落,但增量还在扩大。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如海洋中的航空母舰,其经济实力与体量的“规模效应”足可以抵御国际经济领域中的风浪。二是,“新四化”同步发展,回旋余地大,市场空间广阔。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新四化”不仅涉及到生产领域,而且涉及到生活领域。工业现代化有利于增加财富供给,提高生产力;信息化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提高效率;城镇化有利于扩大需求,促进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劳动力转移,减少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新四化”一方面可以创造出巨大的有效需求,另一方面还将不断提升在产业、投资、消费、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三是,中国地域辽阔,区域城乡存在差距为经济发展在空间维度提供了可能。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与乡村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口占全国60%以上,人均GDP则刚刚达到5000多美元,而东部部分城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0美元以上。区域与城乡的差距为我国产业转移、消费结构升级、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提供了空间。
第三,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
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具有良好的基础与支撑条件。一是有利于中国和平崛起的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基本面没有改变。尽管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局部性政治冲突不断爆发,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世界政治力量的博弈与制衡大格局不会改变,主要国家和中国会保持和平的发展大环境。二是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尚未结束,新时期“信息化”为经济发展再添动力,经济增长仍将保持相对较快增长速度。三是“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实施,有利于中国提升发展能力、拓展市场空间、创造新型需求、增添市场活力。四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发展模式将加速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实现由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进国家发展水平迈向“中高端”。
第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成效明显,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方面情况持续改善。一是三大需求由投资、出口拉动为主转变为由消费需求拉动为主,投资、消费、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更加均衡。2015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比上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升,对于稳定经济发展、提供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二是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模式。同时,制造业内部传统产业比重逐步缩小,淘汰落后产能进程加快,机器人、高铁等高新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内部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扩围,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三是资源环境压力持续缓解。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发展战略,首次将生态发展纳入科学发展范畴,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倡导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中国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环境治理等指标不断向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进展。(闫敏 国家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