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分三阶段

发布时间: 2015-08-11 10:03:29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金慧东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城镇化进程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实习生金慧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人口和社会发展报告2014——人口变动与公共服务》。报告显示,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中国城镇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城镇人口由1978年的1.7亿人增加至2010年的6.6557亿人,平均每年增加1583. 9万人;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1978年的17. 9%提高到2010年的49.68% (见图)。到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1.27%;到2014年,进一步上升到54.77%。

从中国城镇化进程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978-1985年,城镇化启动阶段。中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出现了“先进城后城建”的现象。具体表现是:一是大约2000万上山下乡的知青和干部返城并就业;二是放开城乡集贸市场后,出现了大量的城镇暂住人口;三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了小城镇的发展;四是国家高了城镇维护和建设费,拨专款用于城镇住房补贴,结束了城镇建设多年徘徊的局面。这一时期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上升到1985年的23.71%,年均提高0.83个百分点。

1986 -1995年,城镇化缓慢增长阶段。这一时期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比较明显。主要是在国内市场需求拉动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支持下,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迅速发展,带动了工业就业人口迅速增长,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由新兴小城镇组成的“工业化地区”。但是,这一时期的工业化是在城乡二元经济背景下推进,农村工业发展主要采取“离土不离乡”的模式,因此,城镇化增速明显低于工业化推进速度。到1995年,城镇化率上升至29.04%,年均仅提高0.53个百分点,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发展最慢的阶段。

1996 -2010年,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工业结构升级特点比较明显,工业化推进速度加快,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联系更加紧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数量增大,城乡之间的流动人口增加,保护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政策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到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49.68%,年均提高1.4 个百分点。

根据城镇化发展的诺瑟姆曲线,城镇人口比重在30%以下为城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在30%-70%为城市化加速阶段,70%以上为城市化后期阶段。现阶段中国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依然较大,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预计城镇化快速发展趋势将持续到2030年左右,届时城镇人口比重将达到约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