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守护神:胡杨归来

发布时间: 2015-07-23 21:00:29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亦农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库布其沙漠 沙漠治理 荒漠化治理 胡杨

2001年初,王文彪到美国出差,看到西雅图的沙漠里杨树亭亭玉立,不由得双眼放光。库布其和西雅图处于同一纬度,应该可以种这种杨树。他计划沿着黄河种上200多公里长、100万亩的速生杨树丰产林。

“先种1万亩,看长得怎么样。”王文彪信心满满。

亿利从山姆大叔那里空运一批美国大杨树,每棵树苗长20公分,价格4.5元。王文彪让员工把美国杨树沿着黄河岸种下去。

几个月后,多数杨树都枯死了。

失败是迈向成功应付出的代价。这次试种花费1000多万元,虽然心疼,但王文彪在沙漠种树的尝试却并没有因此停止。

王文彪最爱的沙漠植物,不是沙柳,不是甘草,而是胡杨。

在许多场合,他都会提到大漠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3千年的胡杨,1亿年的历史。单凭这短短几行字,你就不能不怦然心动,记住这种植物。

在王文彪眼中,胡杨象征着坚韧、坚守、坚持的顽强精神,这也是亿利人20多年来坚守沙漠的精神内涵。在库布其,还有很多亿利人深爱着胡杨,深爱着胡杨精神。

据说,库布其曾经生长过胡杨,因为人类不合理的砍伐和地表水量减少而绝迹。2005年,亿利成功引种了200多株胡杨,目前已经繁殖分蘖为1000多棵。 2013年,亿利开始放大种植达1万株,成活率较高。

胡杨是生活在沙漠中唯一的乔木树种,它见证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走向荒漠化的过程。虽然已退缩至沙漠河岸地带,但仍然被称为沙漠的生命之魂。在沙漠中只要看到成列的或鲜或干的胡杨,就能判断那里曾经有水流过。

千百年来,胡杨毅然守护在边关大漠,守望着风沙,故胡杨亦被人们誉为“沙漠守护神”。胡杨对于稳定荒漠河流地带的生态平衡,防风固沙,调节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森林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荒漠地区农牧业发展的天然屏障。

胡杨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超强的生命力。胡杨的自我更新与扩繁能力突出,侧根发达,根蘖性极强,一棵老胡杨树可在周围萌蘖出三四百株幼树,生态和经济价值极高。南疆塔里木河流域一带,当地群众常用大径胡杨干材凿制独木船,维吾尔语称“卡盆”,是捕鱼、渡河的重要工具。胡杨木的纤维长,又是造纸的好原料,枯枝则是上等的好燃料。

胡杨林和嫩枝是荒漠区的重要饲料。树叶富含蛋白质和盐类,是牲畜越冬的上好饲料,羊最喜欢吃。在胡杨分布地区,林中每年都有大量落叶,牧民常用作羊的“冬窝子”(即冬季放牧草场)。

胡杨可以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上,当体内盐分积累过多,胡杨能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多余的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块状结晶,可入药,称“胡杨泪”或“梧桐泪”(因叶似梧桐叶而得名),俗称“胡杨碱”。“胡杨碱”是一种质量很高的生物碱。在新疆南部和内蒙古西部胡杨生长旺盛的地方,产量很大,采收便易,成为维吾尔族农民的一项副业生产。当地居民用来发面蒸馒头,因为胡杨碱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除供食用外,胡杨碱还可制肥皂,用作罗布麻脱胶、制革脱脂的原料。一棵成年大树每年能排出数十千克的盐碱,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

胡杨的美离不开自身的沧桑,树干干枯龟裂和扭曲,貌似枯树的树身上常常不规则地顽强伸展出璀璨金黄的生命,让大漠恶劣环境中的死亡与求生协调地表现出来。

我在亿利沙漠种植示范园,第一次看到胡杨。一棵高大胡杨,3、5步外还有一棵小胡杨。高大者约6、7年树龄,树皮淡灰褐色,下部条裂;萌枝细,圆形而光滑。小枝泥黄色,有短绒毛。折一小枝,咬之有咸味。长枝和幼树上的叶子呈线状披针形,边缘有很多缺口,有点像枫叶。幼树叶如柳叶,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这也是胡杨别名“变叶杨”“异叶杨”的原因。

遥想不久的将来,库布其出现大片胡杨林,与天高地阔的沙漠相映衬,必将是另一番大漠胜景。(文/亦农 摘自《库布其沙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