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完成了“绿色金融债券指引”,预计9月份将会有两到四个比较大的绿色债券由国有银行发行。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近来,有关“绿色金融”的讨论出现在国内外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就在6月18日举行的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6月26日举行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这一话题都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绿色化”已深入人心。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
在全球减排压力日益增加的今天,许多国家都在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而我国面临的任务尤为艰巨。
“中国现在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是大气、水、土壤的污染和绿色城镇化对于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来自宏观经济的挑战。”英国气候债券倡议组织首席执行官肖恩•基德尼直言不讳地说。
有关资料也显示,绿色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巨大。
根据《2013中国气候融资报告:公共资金机制创新》中的统计,要实现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的“到2020年年底把单位碳排放强度减少40%至45%”的目标,相关资金融资缺口超过每年2万亿元。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在深圳国际低碳论坛上也表示,到2020年前,包括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在内,中国绿色融资资金总需求少则需要20万亿元,多则需要26万亿元。
而长期以来,与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相比,中国环境保护资金和环保投资比例非常低。据悉,2009年我国财政资金有10万亿元,金融资金有13万亿元;2014年财政资金已达27万亿元,金融资金达到16万亿元。而2015年用于环保的资金才有可能达到1万亿。“因此,必须大幅提高绿色金融的水平和规模,才能够实现环境保护的要求。”
据马中介绍:“中国绿色金融资金需求主要体现在能源部门、基础设施、环境修复、工业污染治理和能源资源节约等几个方面。”他举例说,环境修复资金需求非常大,比如对耕地的修复需要6万亿到9万亿元;而基础设施方面,这些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非常迅速,也还会继续快速增长,大概2020年之前,总的资金需求会达到3.8万亿元。
此外,“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的实施必然也会对环保资金的要求有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