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这几年在国内考察,看到有些地方的棚户区,十几万人挤在一起,密密麻麻一大片。同一个城市,这边高楼大厦,那边棚户连片。许多棚户区不具备基本的生活条件!”6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语气沉重地说。
棚户区改造是总理一直牵挂于心的工程,也是他每次国内考察的重点之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580万套,增加110万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增加100万户,统筹推进农房抗震改造。
而6月17日的会议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三年行动计划”,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各类棚户区1800万套,农村危房1060万户,同步规划和建设公共交通、水气热、通讯等配套设施。
此次改造行动目标更加明确,政策系统性更强
从6月17日的会议内容来看,此次棚户区改造行动不仅目标更加明确,而且政策的系统性更强。
首先是国务院总体部署,明确了“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并从前期审批、中期投入、后期建设等多个环节进行规定。值得注意的是,公共交通、水气热、通讯等配套设施也被纳入棚户区改造工程中。这也意味着对棚户区居民生活的改善,不仅仅局限于住房条件,更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设施。
其次是为大规模的棚改提供了来源稳定的资金渠道。这其中包括加大政府投入,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由县级财政直接发放到户,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推动市县政府购买棚改服务并列入财政预算,对存在缺口的,可依法由省级政府代发地方政府债券予以支持。鼓励以特许经营等方式开展市场化融资,支持加大信贷投放。
除此之外,对舆论关注的棚户区质量问题此次会议也有所部署。会议要求,加强工程质量和资金监管。让住房困难群众尽早搬入新居。
“棚户区改造既要算投入产出的‘经济账’,也要算社会公平的‘政治账’”
6月17日的会议上,李克强还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角度,强调了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性。
他强调,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解决好“三个一亿人”,棚户区改造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有数据显示,从1990年到去年年底,我国年均增加城镇常住人口数为1863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从26.41%提高到54.77%,每年平均提高1.18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升,到2030年之前的十几年时间里,每年城镇常住人口要新增1500万人左右。
“‘十三五’期间,城镇化仍然是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城镇化带来基础设施的完善,比如说棚户区的改造,城中村的改造,以及城市内部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未来几年这些领域的需求还会很大。
“棚户区改造既要算投入产出的‘经济账’,也要算社会公平的‘政治账’。”李克强说,“中国还有1亿多人生活在棚户区,如果棚户区问题不解决,我们何谈社会公平?”
李克强认为,中国已具备成熟的改造经验和条件,必须抓住时机,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在已经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迈出更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