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王振红)中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中最重要的一项变化是“按日计罚”,这一措施增加了破坏环境的惩罚力度,让破坏环境的受罚成本远远高于守法保护环境的企业所付出的成本。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何传启认为,“谁污染谁付费”是合情合理的。
何传启指出,“污染者付费”是生态现代化的基本原则。但是,惩罚不是目的,目的是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要承担责任,政府要承担责任,社会也要承担责任;当然,企业、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是不同的。
中国生态现代化建设,应以生态经济、生态社会和生态意识为突破口,以轻量化、绿色化、生态化、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脱钩的“三化一脱钩”为主攻方向,努力完成现代化模式的生态转型,实现环境管理从“应急反应型”向“预防创新型”的战略转变。
首先,实现经济现代化模式的生态转型是重中之重。
未来的战略目标是:在2020年,经济“三化”达到世界初等水平,全部环境压力指标与经济增长相对脱钩;在2050年,经济“三化”达到世界中等水平,经济与资源、能源、物质和污染等完全脱钩,部分环境指标与经济增长实现良性耦合,部分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要全面完成基本任务,至少需要采取五项措施。一是继续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走绿色工业化道路,降低新增环境压力。二是促进传统工业流程再造,加速环保产业的发展,降低工业污染。三是继续实施污染治理工程,逐步清除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的污染遗留。四是继续推进循环经济,降低资源消耗,建设资源节约型经济。五是实施绿色服务工程,加快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的“三化”转型。
其次,实现社会现代化模式的生态转型是当务之急。
这个战略目标是:在2050年,人居环境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绿色生活和环境安全等达到世界中等水平,社会进步与环境退化完全脱钩。
有以下几项战略措施:一是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走绿色城市化道路,建设绿色家园。二是实施绿色家园工程,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绿色能源和绿色交通。三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发挥生态服务功能,同享现代化成果。四是完善自然灾害减灾机制,发挥城市服务功能,保障环境安全。定期开展全国生态系统评价。五是实施绿色消费工程,扩展绿色产品的市场空间。
第三,提升全体国民的现代生态意识是关键所在。
没有现代生态意识,就没有生态现代化。所以,提升全体国民的现代生态意识,是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成败关键。最近几年,中国污染问题和环境恶化,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果我们不能找到科学理论和有效办法,那么,中国环境退化的趋势还将继续。显然,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提高国民生态意识已经刻不容缓,改变行为模式则是关键所在。
建立现代生态意识,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关键岗位环境责任制,奠定生态意识的法律基础。建议适时修订国家《环保法》,建立关键岗位环境责任制。基本内容包括:关键岗位环境责任书、关键岗位环境审计书、环境责任20年有效期等。二是建立关键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制度,奠定生态意识的管理基础。在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关键项目环境风险等级评价制度。评价周期可以考虑为5年到10年(特别关键项目每5年评估一次)。三是继续控制人口规模,奠定生态意识的科学基础。如果人口规模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那么,生态意识不可能建立。四是加大生态和环保教育投入,从小学开始普及生态知识。五是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促进环保活动和非政府环保组织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