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蓝皮书建议:北京户籍迁入“一支笔”审批

发布时间: 2015-04-17 16:42:34  |  来源: 京华时报  |  作者: 张然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蓝皮书 京津冀地区 户籍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 审批制度 货运量 控而不制 2004年

昨天,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5)——协同创新研究》在京发布。对于备受关注的首都人口疏解问题,蓝皮书分析了人口调控难题背后的原因,指出城市落户多部门审批导致首都人口“控而不制”。

蓝皮书指出,超大城市落户由多部门审批,准入条件与规模调控之间缺少有机联系,是造成超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困难的原因之一。以北京为例,掌握进京户口审批权限的有中央、市属、军队三大系统,涉及26个单位的41个部门。户籍人口迁入多头管理,缺乏统筹协调给首都人口规模的调控带来诸多困难。主要表现为各个单位的进京户口审批,一般是根据需要自定准入政策,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加上审批部门之间由于没有隶属关系而缺乏协调,各个用人部门制定的准入标准以及每年的进人指标和全市人口规模调控的目标不一致,导致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难以协调。人口管理职能分散,人口政策缺乏衔接,协调机制不够完善、户籍人口迁入“政出多门”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口规模调控的难度,也成为首都人口“控而不制”的原因之一。

对此,蓝皮书建议成立京津冀综合协调机构,协调人口规模调控及合理分布,可以考虑该机构由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政府牵头,中央及国务院各部委、驻京部队及三地发改委、规划委、建委、编委、计生委和人事、劳动、公安、民政、教育、财政等部门参加。机构的主要职能首先是制订京津冀人口发展的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制订每年三地人口指标分配方案,并将其纳入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时根据三地人才发展需要和户籍制度改革的要求,引导人口在区域间合理分布,协调和检查各部门落户指标使用情况,实行户籍人口迁入的“一支笔”审批制度。此外,还要建立京津冀人口规模调控研究的长效机制,通过利用人口动态信息系统,实时监测京津冀人口状况,通报有关人口信息动态,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人口信息。

-分析

京津资源聚集对人口吸引力越来越大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室张耀军表示,京津两地外来人口持续增长还存在市场的原因。市场具有本能的逐利性,这使财富和资源过度地向大城市聚集,京津两地聚集的资源和财富,对人口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对此,蓝皮书认为政府应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主动应对自身的利己趋势与利益集团的压力,积极制定政策向中小城市疏解资源。

对于具体措施,蓝皮书指出从长期措施来看,应致力于京津冀地区户籍改革,消除城乡二元化产生的根源,并逐渐剥离附着在大城市户籍之上的优厚资源。通过积极推进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渐降低北京、天津两地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蓝皮书还建议建立京津冀人口流动信息交流监测平台,对人口调控的政策实施到底有没有效果进行检测。

-相关

天津逐步取代北京成为区域货运中心

蓝皮书指出,2004年到2012年京津冀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完成的货运量从153777万吨增长到312932万吨,年均增长9.2%,北京、天津和河北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2%,3.0%和13.7%。

北京货运总量为负增长,其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所占份额由2004年的20%下降到2012年的8%;铁路、公路货运量所占份额分别由2004年的8%和25%下降到2012年的2%和10%;天津铁路、公路货运量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所占的比重均超过北京,尤其是铁路货运的地位大大提高;随着河北港口的发展,天津水运货运量所占份额以及增长率均有所下降。天津正逐步取代北京成为区域货运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