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王虔) 2015年4月16日,备受瞩目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正式出台,这是我国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之后又一项重大污染防治计划。
每一份行动计划的实施,可能需要数万亿元的投资。“水十条”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理顺价格税费、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立激励机制、推行绿色信贷、实施跨界水环境补偿。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透露,预计到2020年,完成“水十条”相应目标需投入资金可达到5万亿元。
杨朝霞指出,“水十条”强调了市场的作用,“以污水、垃圾处理和工业园区为重点,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行绿色金融、绿色信贷、实施跨界水环境补偿、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等方面都强调了发挥市场的作用。
据环保部测算,实施“水十条”,预计可以拉动GDP增长约5.7万亿,累计增加非农就业约390万人,使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增加2.3%。常纪文认为,“水十条”对污染防治技术研发、环保产业、环保服务、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建设运用、配套管网建设、农村环保设施、融资等产业都具有拉动作用,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和水环境保护相结合”。
吴昌华从国际视角出发,指出水问题不是孤立的,它与粮食生产和安全、能源、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密切关联。亚太地区面临着水量、水质和极端天气造成的水压力的三重挑战,影响的人口是世界之最。水已经成为亚太地区众多国家发展的制约要素。气候变化更是加剧这种挑战。因此,如何从整体大局出发,完善顶层设计,确保经济发展的绿色化目标变的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