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张若梦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今年的提案中提出,经济转型的出路在于加快从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并且到2020年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近日,迟福林接受记者专访时认为,由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是转型升级一个大的方向、大的趋势,也是中国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一条必须要走的路。
迟福林指出,中国制造全球闻名,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全球,可是自己品牌的制造商品太少了,一般加工产品太多。制造业强国德国的服务业比重是75%左右,中国去年虽然创造历史新高,但是也只有48.2%。
德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60%以上,中国刚刚接近30%。中国工业转型升级要从制造向创造,然后到 “智造”,核心取决于什么呢?以研发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必须有一个很大的突破和提高,工业才能转型升级。所以中国要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必须发展服务业,主要是研发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能不能拉动中国的产业变革、发生深刻的产业变革,决定中国工业转型升级。未来五到十年,要从工业的2.0到3.0到4.0,核心取决于什么?以发展互联网为重点的研发,以研发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起来了,实现革命性的变革,工业转型才具备了最重要的条件。中国今天是一个工业大国,但是产业变革进程还相当慢。所以用新一轮科技革命、以研发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中国的产业变革,是解决中国从制造到创造,实现2025成为制造业强国目标的主要措施所在。
迟福林分析,从老百姓角度而言,现在的需求是什么?怎么得到多方面更好的服务,现在服务性消费需求增长了。现在城镇居民服务的市场规模占整个消费总规模大概30%到35%,这两年大概两个百分点的增长。迟福林预计到2020年,中国老百姓,尤其城镇居民的服务性需求,可能至少提到40%或50%,服务消费需求成为消费的主流。
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消费的本质是服务,生活、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服务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长,无论从问题还是趋势来看,服务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这个时候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实现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中之重。
迟福林认为,实现服务业快速增长,经济就有百分之六到七的增速。这五年服务业年均增长两位数,都是10%,按照这几年的情况看,服务业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是0.4个百分点,10%的增长对GDP贡献增加四个点,再加上其他方面的贡献,6%到7%的经济增长就没有问题。
迟福林分析,服务业规模发展会很快,去年服务业规模已经达到30万亿元了,估计到2020年,服务业的规模大概达到47万亿元到55万亿元。这样一个规模,成为中国扩大内需一个最大的优势。要保持6%到7%的经济增速,未来五到十年增长服务业是一个重要调节。
从就业来看,2013年以前,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解决就业70万人到80万人。去年服务业水平提高了48.2%,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新增就业是170万人到180万人。中国实现就业优先,比较充分的就业,主要矛盾是服务业的发展。以服务业主导整个产业结构,就成为实现充分就业一个主要平台。
迟福林指出,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增长、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如果不改变传统粗放型的工业主导结构,问题都很难解决。所以由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这是转型升级一个大的方向、大的趋势,也是中国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一条必须要走的路。(主持人:李虹霖 文字:王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