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彪:中国可治理沙漠6亿多亩 可缓解耕地压力

发布时间: 2015-03-04 16:31:07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魏博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王文彪 治理沙漠 治沙 耕地压力 全国政协常委

丝绸之路生态脆弱 王文彪建言将治沙纳入'一带一路'战略

2015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结束后,全国政协常委、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接受记者采访。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魏博)2015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结束后,全国政协常委、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王文彪自担任政协委员以来,已经连续七年围绕荒漠化治理等环保话题建言献策,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15年两会,王文彪带来了《关于将沙漠治理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提案》。他在提案中指出,土地荒漠化不仅是生态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安全问题。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很多都是荒漠化的土地,如不科学应对和解决,势必将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

王文彪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一方面使沙漠治理问题的紧迫性凸显出来,另一方面,也为沙漠治理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我国沙漠治理的技术与模式日渐成熟,已经具备了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条件。如能将沙漠治理纳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将起到多重积极效果。

一是改善生态环境。沙漠治理,能够直接改善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是环境治理最直接、最见效的方式。例如,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经过20多年治理,成功修复和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降雨量增长6倍,由不足70毫米增长到400毫米;沙尘天气次数减少95%,由每年80多场减至2-3场;生物种类增长10倍多,由十几种增至100多种。联合国研究表明,如果修复全球5亿公顷退化的耕地,就能吸收全球由于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碳排放总量的1/3。

二是缓解中国耕地压力。据报道,由于重金属污染、乱侵乱占等原因,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岌岌可危。另据专家预测,未来10年,我国人口将超过14亿,土地缺口将高达10亿亩。如何补充10亿亩土地缺口问题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将有条件的沙漠改造成耕地,是一条经过实践证明完全可行的思路。经过努力,库布其沙漠已改良出150万亩厘米级厚、初具耕作条件的土壤。国家有关部门研究结果称,我国26亿亩沙漠中可治理利用的达6亿多亩,如能推广库布其沙漠治理技术和模式,至少可以改造出3—4亿亩耕地,相当于18亿亩耕地红线的1/6多。

三是实现生态与经济、民生的平衡发展。中国西部沙漠空间辽阔,蕴藏着丰富的光、热及生物资源。基于这些资源,钱学森先生早在1984年就提出了“多采光、少用水、高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理论,就是在沙漠治理过程中,大规模实施生态光伏、节水农业、光伏农业、生态旅游、大健康产业等绿色生态经济,变沙害为沙利,变劣势为优势。库布其沙漠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按照产业化、市场化、公益化的模式,带动沙区10多万人脱贫致富,创造了305亿元的GEP(生态系统总值),成功探索出一条兴沙之利、避沙之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据估计,如果将库布其治沙模式推广应用到我国可治理的沙漠,将创造2万亿元GDP和上百万个工作岗位,使2亿多沙区群众脱贫致富,从而实现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