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将减少环境资源内耗 提升高端产业市场占有率

发布时间: 2015-02-28 09:53:08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焦梦  |  责任编辑: 焦梦
关键词: 常纪文 区域一体化 环境 资源 内耗 提升 产业升级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焦梦)最近几年环境问题特别严峻,环保界也在不断反思和展望。很多学者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提出了环境污染排放量的历史拐点,认为对环境问题进行历史总结非常必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指出,环境保护必须要有大格局、大战略。首先,长期战略方面,符合绿色要求的产业和环境保护产业并举,把环境保护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挂钩,如建设上水下水、垃圾焚烧、美化乡村环境,提高环境容量,得到社会和公众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近期策略方面,通过严格执法培育法治意识,遏制坏境污染严重恶化的趋势;通过严格执法让企业发现自身的问题,逼迫企业通过采购相关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来守法,从而创造环保产业需求,拉动就业,促进绿色经济和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第三,向区域一体化和行业整合要经济和生态效益。目前的环境规划仍然是以行政区域为单元开展,很多低端产业长期生存的原因正是在于区域一体化没有完全推开。区域一体化可以取长补短,让优质产业在更大地域上得以发展,也让劣质产业和企业失去立根之地。目前一些行政区域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比如一些地方对钢铁行业的保护。他认为该淘汰的钢铁企业就得淘汰,淘汰之后为其他高端钢铁企业腾出发展空间。一旦产业结构优化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就自然上去了。常纪文认为,通过区域一体化,提升高端产业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减少区域间环境污染的内耗,经济增长完全有可能重新跃上8%的台阶。

“北京处在经济高地,周边是河北的经济洼地,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他以此为例形象地说明区域一体化目前遭遇的难题。此外,他还认为雾霾和水污染表面原因是个体企业的超标和超总量排放,实际上是区域结构不优化、行业结构没有整合的问题。

第四,向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要效益。常纪文指出,以前的经济发展是牺牲资源、牺牲环境、透支劳动力包括透支外汇汇率的“牺牲经济”,“牺牲经济”相对应的是“代价社会”,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养老等都要社会代价来承担,我们应该向创新经济和平衡社会转变,通过管理和科技创新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和牺牲经济的问题。

第五,通过社会参与和监督解决环境问题,通过法律制裁解决环境问题,并保证GDP持续发展。没有社会的参与和监督,环境的解决问题就是句空话。“现在行政监管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越来越无效,干活的少,监督的多。最好的办法是发挥社会的参与和监督,实现体制内监督和体制外监督相结合,改变监督格局。” 常纪文如是说。

第六,提高经济和社会福利,解决因为环境保护高要求带来的短时间收入、就业不足导致的社会不稳问题。

 

返回顶部